危机来临时,中国凭什么渡过难关?(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诗句)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4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92 评论:0

2008年3月,4个月前资产规模近4000亿美元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首次震动华尔街。9月,雷曼兄弟银行破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世界各国的GDP陷入负增长,只有中国和极少数国家维持了GDP的增长,并且中国的GDP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

中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金融危机,这是多大的一个烂摊子

2008年9月,风云突变,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狠狠地挨了一闷棍。

金融危机造成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直接传导到出口加工型企业,外需型经济的中国直接遭遇滑铁卢。外需大幅收缩导致贸易出口额负增长,最严重的月份最高下跌29%。

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占32508亿美元GDP的比重为66.8%。

外贸萎缩,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快速回落。GDP增速在第三季度跌破10%,09年第四季度更是跌至6.2%,GDP增速在1年间跌了4.4个百分点。

受经济影响,在M2大量发行的情况,依然在2009年出现通缩,CPI出现几乎长达一年时间的负增长。

这个烂摊子,中国是收拾的?

调控:原来调控也可以像女人的心一样变得那么快

——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

2007年底,上头还自信满满地宣告:明年我要防止经济过热,防止全面通胀。这时候还无限自信地追求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果半年后啪啪打脸。

2008年中,目睹全球面临的次贷危机压力,中国将下半年的经济任务改成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要求瞬间降了一个层次。

10月,眼睁睁看着已经爆发出来的金融危机,还谈什么物价上涨,只剩下了一个任务:经济保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首次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进行描述。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200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财政:外面的世界不好混,只好自给自足

——发展内需,刺激消费

财政政策有多积极?积极到你想不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思想下,及时果断推出各种刺激政策,主要分为投资、税收、补贴三大类。

投资:消费不够,投资来凑,华丽丽的4万亿登场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府投资以乘数级效应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11月,传说流传至今的“四万亿计划”出台,意图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投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4万亿的投资影响有多大?来看看高铁。2008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只有672公里,2009年直接翻两番变成2699公里。

4万亿计划,不仅刺激了经济,也从此开启了中国的高铁狂魔之路。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破3.5万公里,占全球七成。中国在高铁界的地铁,和中国在乒乓球界的地位是一样的,一个词来形容:独孤求败。

税收:朋友,买房买车不?

各种减税免税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但不仅限于:

汽车: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

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下调至1%;个人销售2年以上的普通住宅免征营业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对出让方单边征收,税率1‰

出口:半年内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覆盖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每次调整都有一两个点的退税优惠。

补贴:回收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摩托车

为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国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不仅有全国性的财政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一些省、市政府还推出了消费券、培训券、旅游消费券,以此来“诱惑”消费。

譬如南京通过摇号的方式向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可在指定的消费点抵用同等额度的消费费用。

这些补贴手段虽然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仿佛商家促销一样,但覆盖了居民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品种,惠及全体城乡居民,广泛地促进到消费。

货币政策:发钱了,发钱了

——降准降息放信贷

为了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系列的信贷投放。

2008年9月-12月连续进行下调操作,4个月,存款准备金下调2.5个点,到年末准备金率下降到1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2.16个百分点,由7.47%下降到5.31%。

另一方面配合4万亿元投资计划,扩大信贷投放,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9.6万亿元,增长近1倍。

其中对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就是加大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的信贷支持。对开发商,房地产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35%下调到20%。对于购房者,自住型住房贷款利率七折优惠,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至20%。

那时候几乎是只要你是个人,你都买得起房。如果你没买房,对不起……

其它:民生与产业调整

为了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除了加强公共财政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外,还推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这十个行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中国税收收入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

但大多数的产品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大而不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规模化和集中程度低、创新能力薄弱,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也难以为继。

这些结构性政策,着眼于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生态保护以及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向。

积极扩张的宏观政策在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的时候,我国GDP增速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后持续回升。

但是,货币的过度扩张,也造成了后期巨大的通胀压力。此外,基建不断,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比如XX下乡、旅游券之类的促进消费政策,带来了产能过剩的后果,这让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资金无法流入实业市场,只能流入金融市场,比如股市房市等等,加剧了通货膨胀,最关键的是,我买不起房了。

2015年提到的“三去一降一补”,就提到了去产能、去库存,产能和库存的过剩,金融危机的这波刺激得背上一个锅。

2010年,CPI极速上升,中央随即明确了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上个月的LPR降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5年期LPR只下降了5个基点,或许就是吸取教训,避免用力过度,小幅度降息,用温和的手段文火慢煮。

中国在08年的应对措施中,财政政策占了主导地位,通过刺激投资,从而恢复市场经济的稳定。当然,上头及时的调控,是能取得预期调控效果的最重要保障。

虽然并非没有后遗症留下,但如果政府不调控,任由金融风暴肆虐,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危机之下,先度过难关,伤口可以留待以后慢慢去痊愈。我们都知道有些措施长期来看未必是好手段,但毕竟要先过了今年再说。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