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冲击出发,石油价格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石油价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出现引起了各国经济学家对能源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的广泛关注。而中国由于对外开放时间较晚,恰好避开了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短缺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新冠疫情爆发后,能源市场的大幅波动对我国通胀和产出的波动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故而主要从能源冲击出发,对能源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回顾。
Hamilton对石油冲击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石油价格下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主要归功于石油价格上涨的可预测性较差,尤其是当石油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对早期的石油价格下跌的纠偏和外生的石油供给发生变化。
在此基础上,Hamilton进一步分析了2007年至2008年的石油冲击的原因,发现2007年至2008年的石油价格上涨主要归因于总石油需求的过快上升,较高的石油价格冲击也成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之一。Kilian认为Hamilton所使用的工具变量是弱工具变量,这使得结论的可信性不足,进而他采用了一种新的不需要工具变量的方法检验了石油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外生的石油供给只能解释1970s的石油价格上升的一小部分。
同时表示,石油供给冲击只能在石油供给冲击发生后的五个季度对宏观经济产生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发现使用供给冲击只能解释很小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涨后,Kilian意识到石油价格往往由供需两方面所决定,传统的有关石油冲击的研究往往将石油价格作为一个外生变量,这会导致石油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
因而它在此基础上将石油冲击分解为石油供给冲击、工业生产所引起的石油需求冲击以及预防性动机所引发的石油需求冲击,进而发现相比石油需求冲击,石油供给的影响较弱且影响时间较短,也进而更好的解释了20世纪初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衰退,这主要是因为这次石油价格上升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大幅上升所导致的。
而BlanchardandGal则认为,20世纪初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衰退,这主要是因为:(1)与石油冲击共同出现的其他冲击减少;(2)工资的灵活性增加;(3)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增加,公众对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可以自发的减少石油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消费和生产过程中的石油需求减少。VandevenandFouquet在近300年的时间区间内研究了能源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的变动情况。
研究发现,近300年来,虽然经济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是经济对能源冲击的脆弱性和弹性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只是在能源供给逐步由煤炭转向石油的过程中,能源供给冲击逐步变为了能源需求冲击。他们还指出,未来只有发展可再生能源才能真正的减轻能源冲击下的经济脆弱性。
Chenetal通过对中国煤炭消费的研究表示,煤炭消费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上升0.145个百分点,政策当局应该谨慎制定当前的能源政策。Guoetal研究表示,煤炭价格冲击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显著的非对称影响,煤炭价格上升所引起的通胀上升幅度要小于煤炭价格下降所引起的通胀下降幅度。
Caldaraetal发现有关石油冲击的时间序列分析的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研究对石油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设定不同,如BlanchardandGal将石油价格作为前定变量,进而发现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供给冲击,而当Kilian将石油的短期供给弹性设定为,并允许石油价格随着当期的石油生产和全球总需求变动时,则发现石油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石油需求。
Caldaraetal在此基础上,将国家层面情节叙事分析引入到时间序列分析中来,通过构造石油供给冲击的工具变量来识别石油市场中的供给冲击,进而有效的区分了石油供给与需求冲击,发现石油供给和需求冲击在解释石油价格和石油交易数量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们还发现,石油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并不相同,虽然两种冲击都会导致石油价格上升,但供给冲击往往会导致石油供给量和总产出下降,需求冲击则会导致石油供给和总产出上升。Kanzig进一步研究了石油供给消息冲击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负面石油供给冲击会导致石油价格立即上升、石油产出逐渐下降以及石油库存上升,同时导致美国经济活动下降、通货膨胀上升、美元贬值。
Punzi通过跨国面板和非线性DSGE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在短期会导致总产出上升,但在长期会导致总产出下降,同时,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放大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扩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场上的规模可以有效的缓解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
在有关能源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中,Bernankeetal表示,在与石油冲击相关的经济衰退中,货币政策和其他非货币性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油价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产出下降比油价上升冲击所造成的直接经济影响要大一到两倍。
CologniandManera通过结构协整VAR模型对G7国家进行了跨国分析,也发现石油冲击会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即石油冲击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进而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在不同国家,由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不同,石油冲击的负面影响也不同,对于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石油冲击的负面影响。
Houetal研究了石油冲击对石油出口国(加拿大)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石油冲击能够有效的改善加拿大的总需求、促进加拿大元升值、改善贸易条件和减少实际工资。他们通过反事实分析也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的反应会间接影响石油冲击对加拿大汇率的影响,但对加拿大的产出和利率没有显著影响。
BalkeandBrown通过构建了一个包含外生石油供给冲击和外生石油需求冲击冲击的DSGE模型,发现外生的石油供给冲击会导致石油价格上升、总产出下降,而石油需求冲击则会导致石油价格和总产出同时上升,而石油生产效率的上升可以导致石油价格下降、产出上升。近年来,美国通过减少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量进而大大的减少了外生石油冲击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通过增加国内的石油产出来防止石油冲击的效果则较弱。
Liuetal表示,中国的电力价格与煤炭价格在长期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而在短期,电力价格调整相对于煤炭价格调整更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担心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故对电力价格调整进行了管制。他们还表示,这种管制增加了居民及企业对电力能源的依赖,进而增加经济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程度,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于伟和尹敬东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法实证研究了石油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石油价格上升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要高于石油价格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且石油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而石油价格下降的影响较短。魏巍贤等通过历史方差分解发现,能源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表示利率性货币政策规则有助于缓解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王云清通过构建DSGE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而能源技术进步与价格黏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能源价格冲击,同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反应强度会直接影响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强弱。
在此基础上,王云清等进一步通过构建开放的DSGE模型研究在石油冲击下不同货币政策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盯住全面通胀的货币政策要劣于单纯盯住核心通胀的货币政策。此外,采用浮动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石油冲击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改善社会福利。林伯强和牟敦国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发现煤炭冲击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高达石油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两到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