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hui:那些与硅谷一起沉浮的科技媒体,也一直在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 创作者手记 007(硅谷科技巨头股票)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3 分类:行情资讯 阅读:84 评论:0

这是轻芒杂志的周末栏目「创作者手记」,

每周我们将邀请一位创作者,

带着他的作品为你讲述创作背后的积累与洞察。

科技公司如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Facebook、Google 乃至腾讯、阿里巴巴等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争议。而与科技公司关系密切的科技媒体,并不被大众所熟悉。播客节目《硅谷早知道》最近录制了一期节目,主播也把节目的内容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公众号「声动活泼」上。这篇文章从硅谷科技媒体的 30 年发展史切入,去讨论科技媒体和科技公司的关系,以及科技媒体对整个行业的作用等,是少有的站在科技媒体的角度来回顾科技行业的文章。

主播 Ronghui 曾是《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记者,也曾是轻芒杂志编辑、「点评十万+」栏目的负责人。这篇关于硅谷科技媒体发展史的文章,从科技媒体的角度来回顾硅谷将近 30 年的发展史,我们很好奇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回顾硅谷的发展,于是有了这篇手记而在制作手记的过程中,对于「科技媒体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点击链接,阅读作品全文:硅谷科技媒体群雄风云传

这期播客创作的起源是因为两家科技媒体的新闻。

10 月份,我一直关注的一家国外媒体 Pando Daily 被出售给一家广告公司。公司的创始人 Sarah Lacy 在官网发表了一篇告别信,讲述了自己为何要出售公司并离开硅谷:从信仰到唾弃,我逃离硅谷

11 月,国内的科技媒体 36氪在美国上市。

对于我而言,PandoDaily 的出售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科技博客时代落下了休止符。PandoDaily 的创始人 Sarah Lacy 曾经是 TechCrunch Disrupt 来中国创办时的主导者,她的犀利文风、从商业角度分析科技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科技记者可以怎么做」这件事的认知。碰巧遇上了 36 氪在美国上市,这些科技博客、媒体,其实是硅谷近 30 年来的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些媒体、记者和科技行业之间的爱恨情仇很有意思,也觉得好的媒体、好记者值得被记住和尊重。所以我想去梳理一遍我所知道的硅谷科技媒体的发展历史,也想从这个角度,去看硅谷这些年的发展。

文章的基本逻辑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盘点硅谷有名的科技媒体的发展,提到了数十家媒体,而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下面这几家,它们也是我划分硅谷科技媒体不同阶段的主要参考依据。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莫博士,这个在《华尔街日报》上开设科技专栏并且能够反向影响科技界的作者,也是科技媒体早年兴起时的代表人物之一:74 岁的莫博士和他影响的消费电子时代

莫博士的专栏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在这篇文章里也有提及:

而其中不少硬件公司,甚至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优先满足莫博士的要求。

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活动 D Conference 上,莫博士每年都会邀请到一些科技大拿来参加。其中最为人称道,也是最为普通读者熟知的一次,自然是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出现在一个舞台上。这也是两人唯一的一次同台。

2017 年 4 月莫博士宣布退休,发表了自己的最后一期专栏文章:莫博士的最后专栏:正在消失的计算机,在文章里,他回顾了自己的第一篇专栏,谈到了自己当时对于科技产品的看法。

并且还预测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关于信息安全的观点,在今年这个信息泄密屡屡发生的当下,更是显得十分有前瞻性。

莫博士所代表的的那个年代,硬件仍然是主流,Web 刚刚兴起。科技产品使用复杂,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的角色。那时还没有科技媒体的概念,他所担任的也一直是综合性媒体的专栏作者,这可以算是科技媒体的启蒙时期。除了坚持做记者这么多年,莫博士最让我触动的是,他 70 多岁了,依然会出现在苹果发布会的现场,依然会认真的做笔记,依然会爽快的和我们这些凑上去打招呼的后生聊天。这和国内记者超过 30 岁还去参加活动会被看不起的对比太明显了,我也是当时在见过莫博士几次、跟他聊天之后深受触动,经常会想为什么一个工作不能做一辈子。

第二个媒体是 TechCrunch 网站。这个创立于 2005 年,主要报道初创公司的科技媒体,也因此在创业公司大量出现的时期成为了「硅谷黄页」,在创业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硅谷 ,TechCrunch 的影响力大到人们专门为它造了一个词语「TechCrunch post」,意思是创业者要知道怎么应对当公司被 TechCrunch 报道之后带来的流量迅速上升。

TechCrunch 最成功的是它每年举办的创业竞赛 TechCrunch Disrupt ,这个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就可以向投资人展示自己项目的竞赛大会,是硅谷最成功的的创业大会之一。这个大赛上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项目,TechCrunch Disrupt 详解:历史,现状,案例 里就介绍了不少获奖的优秀项目,比如大家所熟知的 Trello 和 CloudFlare 等。

与莫博士的科技专栏相比,TechCrunch 不再是单纯的的科技产品的评测或者推荐,除去常规的行业报道外,他们把报道重心放在创业公司,更深入地参与到科技创业领域。

这一时期,硅谷有大量的创业公司出现,创业想法、行业分析越来越被关注,人们需要更多内容来解读全世界都关注的硅谷,在 TechCrunch 之后,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科技媒体做类似的事情。但不同于传统媒体,科技媒体往往通过广告+活动来获得收入,这导致他们的报道对象可能也是广告客户或者活动的座上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华尔街日报》记者 Jessica Lessin 创办科技博客 The infomation,每年收费 399 美元,但承诺提供独家新闻。这是一个看似回归古老的媒体商业形式的探索,如今 The Information 是硅谷最出名的付费博客:走进 The Information:「信息」背后的信息

让媒体回归付费的商业模式,是当时大多数媒体都在面对的趋势,连《纽约时报》也不例外。我想在这里分享报道科技、社会、文化的杂志《连线》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

《连线》杂志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杂志,这本创刊于 1993 年的杂志,一直关注的就是科技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连线》:不只有炫酷的设计,这本杂志展现了技术如何改变生活 这篇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连线》杂志 20 多年的变迁,在经历过几任主编后,如今的《连线》杂志以网站付费订阅和实体杂志的销售模式为主。

《连线》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的深度专稿,他们的记者会花费 3-6 月的时间进行采访、组织材料,试图去展现事情的核心价值。2018年《连线》杂志的一篇关于 Facebook 的长文章报道:这两年,动荡的 Facebook 和受伤的扎克伯格,通过采访 51 名 Facebook 现任和前任员工,整理了 Facebook 最近两年陷入危机背后的故事。

今年 9 月份,《连线》杂志用一篇长文去讲述 Google 在最近三年里所遇到的问题和波折:Google:最快乐的科技公司这 3 年的闹心事(上)(下),是我近期看到的关于 Google 最好的文章之一。

从这个时期开始,科技媒体们只推荐产品、挖掘创业公司已经不够了。当科技公司的影响力从某个具体的场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作恶」是一个口号还是切实的行动,对普通人而言,只有媒体发挥更多监督作用,才能找到答案。

和传统媒体相比,扎根在硅谷的科技媒体虽然可以更快的获得一些人事变动的新闻,但缺少深度报道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影响力也不足以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相提并论。例如有媒体很早就批评 Uber 的企业文化,但只在硅谷的科技圈内有一些影响,直到 2017 年,,《纽约时报》报道了此事:Uber 性丑闻与它的 14 条核心价值观,才开始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成为了一起全民关注的社会性事件。

另一个案例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约翰·卡雷鲁揭露 Theranos 骗局的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集结成书 《Bad Blood》中文版名为《坏血》: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如何倒下又被 HBO 改编成纪录片《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最近几年,硅谷出现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像当年流行写博客,播客 Podcast 似乎成了有想法的人表达观点的新的载体。科技媒体也在抓住这个趋势。大部分科技媒体都有自己的 Podcast 节目,个别甚至是多档节目。莫博士的创业伙伴 Kara Swisher,她现在是《纽约时报》的科技专栏作者,也是几个在播的播客节目主持人。

另一个现象,是很多人会直接在 Twitter 上发表对某事、某个产品的观点,就好像官方声明那样,这样跳脱出接受媒体采访的限制、直接发表内容的做法,也是信息传递方式在悄然改变的体现。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很尊敬莫博士做了一辈子记者,和《连线》到今天都还可以做到一篇报道花半年时间去调查。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坚持,更是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他们没有沉浸在传统媒体的往日荣光里瞧不起新媒体,而是一直在探索新的环境、新的载体如何与好的内容结合,是这种创造力支持了他们可以继续用传统媒体的操作方法来做现在的报道。

在我过去的采访经历里,我见到过一些人把记者当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科技媒体这个行业的流动性也很大,但有一些人,他们做了些不一样的事情。顺应行业趋势也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也好,我觉得这些人就像《新闻编辑室》里说的那样「他们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哥伦布和麦哲伦」,我觉得他们值得被记住,媒体的探索和变化也值得被记住。

本文涉及的所有文章:

硅谷科技媒体群雄风云传

《连线》:不只有炫酷的设计,这本杂志展现了技术如何改变生活

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如何倒下 | 深读

播客:硅谷科技媒体群雄风云传

https://guiguzaozhidao.fireside.fm/s3e34

从信仰到唾弃,我逃离硅谷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60108

74 岁的莫博士和他影响的消费电子时代

https://www.geekpark.net/news/219086

莫博士的最后专栏:正在消失的计算机

https://tech.qq.com/a/20170526/043866.htm

TechCrunch Disrupt 详解:历史,现状,案例

https://www.ifanr.com/58066

走进 The Information:「信息」背后的信息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33142

《连线》封面:这两年,动荡的 Facebook 和受伤的扎克伯格

https://36kr.com/p/5119578

Google:最快乐的科技公司这 3 年的闹心事(上)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238663.html

Google:最快乐的科技公司这 3 年的闹心事(下)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238735.html

Uber 性丑闻与它的 14 条核心价值观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2896.html

《坏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73907/

点击图片,查看上期创作者手记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