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房地产行情,从需求分析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野望的作者)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2-20 分类:行情资讯 阅读:92 评论:0

在供给侧,房地产政策在不断放松,但是,房地产行业能不能有新一波行情最终还是看需求。那就从需求来分析一下。

房地产需求可以分为刚需和投机性需求。

什么是刚需,就是必须要有,没有不行,类似于必需消费品。实际上,所谓的“刚需房”只是一个营销概念,是房产商为了营销消费者买房而生造的一个名词,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条文中,并没有“刚需房”这个说法。摆脱营销的影响,所谓的刚需房中,有些是“真刚需”,有些其实只是“伪刚需”,需要区分看。

对于真刚需,唯一的指向是婚育。一方面,按照中国对家庭的传统观念,形成了“无房不婚”的社会共识,一方面,通过绑定配套的教育、医疗、业主权等,进一步增加了房产的刚需性。

真刚需会怎么变化呢?我们可以看结婚率和生育率。结婚率在不断下降,根据民政局的数据,2022年的结婚率仅有5.22%,全年预计只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相比2013年,这一数字是1347万对。出生率也是在不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6.77‰,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首次跌破千万。很简单,随着婚育数量越来越少,刚需只会越来越少。

最近,为了提高出生率,四川生育登记取消了结婚限制,这有可能刺激未婚生育,但是对结婚率是不利的,而且,如果未来可以未婚生育,那么,这其实打击的是房产真刚需的底层逻辑,更加不利于刚需。

在房地产公司的营销下,有些需求看似是刚需,但是如果仔细去想的话,并不是刚需,可以当做是伪刚需。

首先,房屋置换需求,从旧房子换到新房子,从小房子换到大房子。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跟父母同住了,导致我国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小,根据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加上生育意愿的下降,未来一家两口、一家三口是主流。年轻人婚育并跟父母分家制造了很大一部分的刚需,但是分家之后的置换需求就变成伪刚需了,因为户均2.62人的情况下,小家庭也够住了。要不要置换,最终要看钱包鼓不鼓,有闲钱就可以置换,没钱也过得下去,这就属于是可选消费。

其次,农村人口置业需求。农村人在城镇买房,终于变成了城市人。这是以前农村人最大的愿景,也是国内城镇化的结果。但是,现在情况开始反过来了,农村户口变得越来越吃香。随着城镇的深度开发,周边农村的土地也开始变得更加重要。大量的开发商下乡买地囤地。为了保障耕地面积,国家对宅基地的审批非常严格,可用的宅基地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国家一直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也越来越宜居了。农村人也开始把宅基地建设的更加“豪华”,有的甚至堪比美国别墅,这不比在大城市蜗居更香。而且,现在的交通非常便利,从城镇到农村非常快速,在周边城镇置业的需求也就大大降低。实际上,现在很多农村人在房产商的营销下能上车的已经差不多都上车了,接盘了高房价和高利率,剩下的要么没钱,要么觉得没必要。

第三,城际置业需求,小城市市民向大城市转移的需求。同样的,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向大城市转移而买房的需求跟婚育挂钩,如果没有婚育的打算,个人在大城市买房的需求就是伪刚需。

对于伪需求,要不要满足取决于消费者的钱包鼓不鼓,如果消费者有多余的钱,自然会考虑购买,而如果消费者没钱了,那自然就会打消买房的打算。注意,这个钱包不仅仅是当前的钱,还包括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包括对工资上涨的预期、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在投资中有个概念叫做“economic balance sheet”(经济资产负债表),它是个人进行资产配置的基础。

在这张表中,资产项目中有个项目叫做“PV of expected future income”,是对未来收入的折现,在资产配置中这个项目是必须考虑的。消费者可能不懂这个概念,但是在实际中还是会用到相同的思路。现在普遍的预期是未来收入的下降和房价的不涨,也就会减少对非刚需的消费。在伪刚需下,不管是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还是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都不可能说动消费者去买房。

数据上估算,真刚需部分,我们假设每年700万新人结婚,购房面积按80平计算(小家庭够用),真刚需也就5.6亿平。实际上,根据第八次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全国家庭居住住房总面积为517.2亿平方米,全国家庭拥有住房套数达到14.9亿间,每套房的平均面积只有34.7平。

对于伪刚需,按照存量517.2亿平、14.9亿套,应该按照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更新率来估算,算下来也就不到1亿平。从过往的数据看,如果我们把4房及以上以及部分三房的需求看作是伪需求,这个比例大概占到总需求的30%以上,对应2022年的13.6亿平销售面积的伪刚需是4.1亿平以上。这一部分伪刚需会不断向下收敛。

除了刚需,还有一部分是投机性需求,俗称“炒房”。有机构测算,疫情前的投机性需求约占到总需求的1/3,我们按照2019年的17亿平测算,大概是5.7亿平。而按照2022年13.6亿平的数据测算,大概是4.5亿平。随着购房政策放松,投机性需求有可能出现反弹,甚至回到疫情前水平。不过长期下来,房价瓶颈决定了投机性需求还是会最终收敛到比较低的水平。

这样,在乐观的情况下,刚需和投机性需求加来将会达到15.4亿平(5.6+4.1+5.7),相比2022年13.6亿的销售面积有13%的增幅,有希望带动房地产形成新一波的行情。当然,这个估算只是设定一个锚点,实际上需要跟踪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的程度、行业的高频数据来判断需求是否在好转。但未来最终整体需求一定会进入低位平台期,这一波行情(假如有)很有可能是房地产最后的一波行情了。

本文转载自美港股观察社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