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信息行业:科技造富 加速在2012年|十倍个股背后的产业十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行业)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1-30 分类:炒股经验 阅读:112 评论:0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编者按: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产业处于蓬勃发展中,这是几乎确定的增量收益因子之一。而当下,产业发展拐点之际,变与不变的周期之辩中,如何透视价值、锁定关键因素?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以“十倍个股背后的产业十年”为观察点,即提取自2009年到2018年之间,涨幅居前的个股以及所在个股最多的产业(申万一级分类),用真实数据和跨度为十年的产业回溯,来观察产业变迁,以期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点。

在半个世纪之前的1969年,人类完成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第一件事是美国NASA依靠着仅有当下手机算力的计算机,把人类送上了月球。第二件事不那么广为人知但意义比登月还要重大:在这一年的秋天,美军的阿帕网实现了从加州大学到斯坦福两个节点的分组交换网络远程通信,开启了波澜壮阔且影响至今的互联网时代。

这两件壮举的背后,是一个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实际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是过去几十年间最为显耀的科技,在我们几十年后的总结中,我们甚至将其视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代表(第一次是蒸汽机革命,第二次是电力革命)。

在资本市场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企业的光辉夺目更让人看到了这个行业改变世界及产生财富的能力。从80年代的乔布斯,到90年代的比尔盖茨,再到20世纪的扎克伯格及贝索斯,这一代又一代的创业明星和世界首富,让这个行业逐渐变成了一个梦想与奇迹的所在。

如果说医药行业是持续的低调的造富行业,拥有贵族式的发展逻辑,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行业则毫无疑问是梦想家的天堂,它属于那些一无所有却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造富发动机

因为发展上的落后性,中国基本上错失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民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从1969到20世纪的90年代之前,中国在这个行业领域的商业和资本化基本属于空白。从大型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再到个人电脑的硬件时代,那时候所有的公司几乎都是外国的。到20世纪80-90年代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时代,中国开始出现金山等软件公司,但这一阶段的主导者仍然是微软等美国企业。

中国在这一行业的真正崛起,始于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企业。例如在门户时代,中国有了自己的雅虎(新浪搜狐和网易);在搜索领域,中国诞生了自己的谷歌;中国还有了自己的即时通讯以及电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的大部分企业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的信息科技舞台之上,他们有的已经开始衰落,有的企业则已经进入了全球同行业领先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信息技术公司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无尽的回报。腾讯创业初期,南非一家叫做MIH的不知名公司成为了它的大股东。20年后,这家公司的投资回报达到了5000多倍。除此之外,投资百度,阿里巴巴以及任何一家中国知名科技公司的长期回报,都足以让一个人变得惊人的富有。

但令人略微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已成长为巨头的科技企业,无一是在中国的A股市场上市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尽管中国的科技企业抓住了过去20年来的产业革命红利,中国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却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近期,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以个股和产业为对象,对中国各行各业1999-2018年近20年的资本市场表现做了详细的分析,发掘出了这一期间股价于10年内上涨10倍的公司。统计的结果非常有趣,例如,这项统计发现,在2012年之前,中国A股市场上,计算机和信息行业的股价可以于10年间超过10倍的公司寥寥无几——仅仅在2000年全球网络泡沫期间,中国才跟随世界的炒作大潮,诞生了3只10倍泡沫股。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但在真实的科技与信息产业世界之中,20世纪的最初十年是中国企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的三大门户,以及后来的BAT,都是在这个时期走入资本市场的(阿里巴巴的首次上市也在这一时期)。这证实了我们之前的结论,即中国A股的股民完全与第一次中国互联网浪潮失之交臂,而且更为惨烈的是,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A股股民不仅没有吃到这些科技行业的肉,甚至是连点汤都没喝到:这些最初的互联网企业主要聚焦于线上,业务也尚且单一,不需要过多的产业供应链,因此在内地的股民连个所谓的概念股的影子都看不到。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12年之后。根据金融界的数据统计,从2012年之后,A股计算机及信息行业10年跨度中的10倍牛股出现的个数和频次开始大幅增加。恒生电子,科大讯飞等公司的股价都是在这个周期内开始出现大幅的飙升。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计算机指数(申万)。计算机指数在2012年之前一直波澜不惊。但在2012之后开始大幅启动,并且在2014-2015年期间到达现有历史高点。但此后也开始逐步回落,但仍然大幅高于2000-2010年间。

恒生电子股价走势图。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恒生电子的股价在2014-2015年期间出现暴涨。

这种变化可能与如下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是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本身的演进。大概自2010年之后,整个互联网世界开始从桌面转向移动,通信技术则逐步从3G转向4G,这种技术进步导致了很多行业的范式转移,而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很多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的企业开始具备更多的创新能力,在很多细分技术上有了走向领先的可能。很多中国企业甚至走的更远,他们借助于越加成熟的国内市场环境,已经开始在为下一代的技术做出布局,例如科大讯飞,中科曙光等公司,就是因应着下一个智能时代的浪潮而崛起的企业。

其次,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前所述,在最初的10年之中,中国的企业尚处在模式追赶和技术追赶的阶段,它的业务相对单一,产业链关联度不强,技术创新也不足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企业逐渐开始从追赶走向齐头并进甚至超越,他们开始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开始与线上线下的其他行业发生更多连接。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把触角伸向了金融,健康,娱乐等等多种领域,其他很多垂直领域的企业也同样更加具有自己的中国特性。

简而言之,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使得中国的计算机及信息产业找到了一条极速扩张的新路。中国有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科技人才,又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因此一旦时机成熟,这一行业的迸发也变得毫无悬念。这一切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反应:除诞生了科大讯飞这种暴涨十几倍的拔尖个股,整个计算机行业在A股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根据券商的统计,仅仅2009年到2018年间,A股计算机行业的公司数增长了近4倍,市值则增长了近乎8倍。从回报上看,计算机行业股票指数也大幅跑赢上证指数。金融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行业分类之中,计算机行业出现10年10倍股的次数仅次于医药。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除了增长迅速,频出牛股,过去20年间计算机及信息行业公司的股票还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是这个行业更关注成长性。那些营收增速和净利增速能够得到保证的计算机行业公司,往往更会得到投资者的关注。有时候甚至营收规模的扩张的重要性还要高过净利增速。信达证券曾经做过统计,自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计算机行业营收增速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其股价表现远远好于其他企业。

第二是这个行业不太关注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传统价值投资指标。投资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是看重其未来潜力,关注的是“梦想”和“奇迹”,因此对于传统指标并不看重。例如如今已经万亿市值的亚马逊曾经多年亏损,若是看市盈率和市净率,则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持续投资的公司,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因此与之失之交臂。

当然,看重成长及不重视市盈率,既可能让大胆的投资者吃到美味的螃蟹,但也可能会引发重大损失。例如在2000年网络泡沫时期,动辄数千倍的市盈率曾经让投资者以为价值投资已死。但猴子能上树但上不了天,它总要有落地的时候。这其实是告诉我们,计算机和信息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过于乐观而在这个行业上走得太远,而那正是投资角度上最为危险的时刻。

神话如何延续

从对过去20年数据的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简单的结论:

第一,计算机和信息行业是一个持久发展的行业,起码从去过半个世纪来看,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第二,在持久增长的大背景之下,这一行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过去几十年,这种周期表现在从硬件到软件,从单机到互联,从桌面到移动等多种趋势。而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技术应用,它们也呈现出从萌芽到过热,之后恢复理性并且最终走向成熟及大规模应用的周期曲线逻辑。如果不能充分把握这种趋势变化,紧跟住技术变化的风潮,则必然会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例如,如果我们到今天仍只是在投资以生产硬件电脑为主的企业,我们肯定无法获得这一行业的最佳投资回报。

第三,在中国,计算机及信息行业经历着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国产,从追赶到领先的变化。中国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商业模式也不断强健,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如果这种趋势能够正常延续,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前景仍然不可限量。

因应着这些结论,我们可以对这一行业的未来报以乐观的期待。而在这样的期待之下,哪些才是未来十年最为重要的机会呢?笔者斗胆在这里预测一二。

首先是要关注那些最为可能得到广泛实际应用的技术。

当前时代被称为是人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有多种科技都被许以重大的期待。例如有的人会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将使其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有的人在推崇量子计算;更不用说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无人驾驶等行业应用。这些技术都有潜在的爆发可能性,但也有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真正的落地。有时候这些技术会被过分的得到吹捧,有些技术则可能遭到不公平的漠视。要完全避免在这些行业上的判断失误是不可能的,但若想尽量的抓住最具有爆发可能性的技术,那就必须要观察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度。只有那些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业绩增长,而只有真正的增长才能推动企业价值的提升。

实际应用的技术并非一定是成熟的技术。实际上,历史经验往往告诉我们,那些看起来不成熟但却已经得到应用的技术,往往更能推动企业价值的增长。以主攻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为例,其实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水平仍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但科大讯飞之所以能够得到投资者追捧,最关键的是它通过翻译机,输入法等一些浅显但大众化的应用,让大众对这一新兴技术产生了足够的憧憬。

科大讯飞股价走势图。在2017年,人工智能开始替代互联网成为科技投资的主线概念,科大讯飞的股价在这一年达到迄今为止的历史高点。

历史上有更多可以证明这一规律的例子。例如,微软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称霸,是因为他的操作系统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兼容机上。微软的系统并非当时最好的系统,苹果的操作系统就比他要好得多,但后者却故步自封,导致自己一直越发小众。反过来,苹果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一款叫做牛顿的触屏式个人掌上助理,但结果这项看起来更为先进的技术不仅没有让用户买单,更差点让苹果公司破产。20年之后,等到乔布斯再次推出可触摸的手机iPhone时,所有的技术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苹果这才咸鱼翻生,重新成为行业巨头。

因此,当我们对某项技术价值做出投资判断时,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它的大规模商用可能性,而不是这项技术到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短期内仍然看不到商用的可能性,那么相关的概念就极有可能只是短期的炒作对象,而不是一只10年可以上涨10倍的价值股。

未来哪些技术可能产生真正的商用价值?以当下的技术发展看,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已经进入了可大规模运用的阶段。相反,区块链,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甚至无人驾驶等等,则似乎仍在期待真正的突破。

其次要关注那些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国产替代能力的中国企业。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对赛道往往不是难事,难的是寻找到赛道里真正优秀的选手。而就目前的形势看,当下各个赛道里最可能成为赢家的企业,必然是更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替代能力的企业。

过去两年的中美贸易纷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计算机及信息行业的优势,也更加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劣势。比如,我们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几乎以及走在了全球前列,从手机支付到共享单车,无不证明这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商业可能性。但相比之下,中国在核心科技,例如芯片,半导体,超级计算等等方面,仍然和海外公司存在差距。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亟待提升。

与此同时,美国采用封杀禁运等手段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做法,也让我们认识到进一步国产化的必要性。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有效的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国产化,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就无法进一步发展下去。相反,像华为这种可以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并且能在处理器等核心部件上实现国产化的企业,则不仅仅可以抵御外来风险,也会在中国市场得到更多的青睐。从投资的角度上看,我们未来十年,就必须尽快找出这些可以在核心技术上制造突破,并且可以实现国产替代,甚至进行国际替代的中国企业。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核心之一就是在于其科技行业的领先性。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实现其复兴目标,势必也会持续将科技作为核心战略。除此之外,中国最多的科技人才加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在为科技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因此种种,未来的中国科技及信息行业,势必成为一个比过去更具想象力,更可以创造奇迹的行业。

5G、产业互联网与科创板的机遇

综上所述,计算机行业未来的机遇,在于能够找到那些既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同时又具有强大独立创新能力的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找到更为确定的投资角度和投资标的。目前看来,有如下几个角度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是5G技术领域。正如宽带促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爆发,4G创造了互联网的红利,未来的10年,则可能是5G技术引领产业爆发的时代。

5G是典型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行业领域。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估算,5G在2020、2025和2030年的直接产出分别是4840亿元、3.3万亿和6.3万亿元,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9%;期间的间接产出则分别为1.2、6.3、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当然,5G的推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和4G从普及到爆发的逻辑一样,5G预计也将分为初期、中期以及中后期三个主要阶段。在前期,5G的核心领域在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因此设备制造商及其供应链是最大的受益者。到中期,终端设备以及各种新兴5G硬件的出现,将是最重要的机会所在。到了中后期,为各种终端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则是最大的获益者。当然需要注意的是,5G的铺开速度可能会与4G有所不同。例如从现在的前期看来,中国市场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当初的4G建设。

5G也是一个国产替代化企业的好机遇。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及终端企业已经站在了这一产业的前端,他们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将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全球性增长机会。

产业互联网则是另外一个的大规模机会所在。如果说过去20年间,互联网已经统治了数字世界,那么伴随着传统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互联网向实体世界的持续渗透将变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未来时代,互联网统治的将不再仅仅是社交,娱乐,电商,零售,乃至物流,而是会继续向社区服务,交通出行,能源,制造,房地产乃至城市建设等方面延伸,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未来重心,是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需要到实体世界找到新的出口,而实体世界的产业也迫切需要互联网来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进一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发展。此外,由于产业的发展状况事关国计民生,因此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互联网与实体行业的结合,为经济发展寻找到新的动力。

有机构统计,从绝对规模上,以第一和第二产业GDP大致代表产业互联网的规模,达到40万亿元左右。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考察,可以从三个层级来进行。首先是要关注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层,在这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将成为这一行业的必要基础设施,众多优秀的提供服务的公司也将因此而受益。其次要关注服务层面,例如为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物流仓储等等。最好则是要从各个垂直行业入手,去寻找细分领域的机会,其中颇受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汽车行业,生鲜行业,大宗商品行业等等。

无论是要寻找5G还是产业互联网的机遇,都应该从两个角度去寻找机会。一个角度是自上而下,从各种层面和阶段去寻找相关的现有龙头企业。例如5G里的领军者就包括中兴通讯等,而产业互联网的领军者则包括阿里和腾讯。此外还有很多垂直领域的领军者。

另外一个角度则是自下而上,去寻找那些更具成长性的中小规模企业。在这一方面,科创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平台。实际上,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是科创板的7大扶植重点之一。根据5月份的一份统计,在已有的108家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中,有48家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20家属于计算机行业,其中受理企业最多的板块为信息安全和新兴软件,其次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计算机行业正在面临着一个转折性的历史机遇而从行业估值来看,目前这一行业的估值虽然不算最低,但仍位于合理区间,远远低于2015年的最高泡沫期。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些估值合理但更具成长性的企业,无疑是最具想象力的投资标的之一。

举报/反馈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