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倒闭,96%的存款面临打折?家庭储蓄选存款还是储蓄险?(硅谷银行市值)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7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88 评论:0

大事件:硅谷银行倒闭了!

上周,大名鼎鼎的硅谷银行出现挤兑危机,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还有个难兄难弟Sinnature Bank)。

事件起因是硅谷银行上周四的积累提现需求达到480亿美金,相当于其2022年底1731亿美金存款的27%之多。

正常银行一般会预留部分现金应对提现(美国银行存款准备金2%,中国平均8.1%)。

但是,单日如此大比例的提现需求,哪怕是我们的宇宙行应该也遭不住。

比较悲剧的是,硅谷银行1731亿存款中的96%,并没有上存款保险,他们将面临打折损失风险(该行以企业存款为主)。

上周六,美丽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不会动用纳税人的钱,去为银行和没有保险的存款损失买单。

逻辑很简单,25万美元以内都在存款保险的范畴,将100%获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护。

超过25万美金的都是有钱人或者有钱企业资金,你没有给自己的存款买保险,为啥让普通纳税人为你们有钱人的风险买单?

起因:凶手竟是美联储?

说回来,硅谷银行是一家不设零售业务的中小型银行,核心业务是帮助风险投资基金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Facebook和Twitter创业期的融资都有它的背影。

2020年疫情之后,美联储无限量QE放水,硅谷银行支付几乎零利息就获得了大量的企业活期存款(彼时美国基准利率0.25%)。

PS:关于全球利率趋势以及各国存款利率的分析文章,未来有机会专门出一期。)

硅谷银行一方面零成本融资获得大量存款(短期流动资金),一方面把大量存款投向美国长期国债和政府支持的MBS(长期安全债券),赚取2%~3%的利差回报。

按照该行的存款规模,基本每天一个小目标。

危机:钱存银行还安全吗?

硅谷银行自己肯定没想到,2022年自己会因通胀猝死。

自2022年开始,美国通胀处于历史高位。

美联储祭出了最强加息周期,直接将利率加接近5%。

这就导致两个问题。

一边,硅谷银行的零利率存款在加息之下,大幅缩减取出。

另一边,看似安全的美国国债,由于加息大幅下跌贬值(美国10年期国债2022年下跌16%。国债持有到期基本无风险,但是未到期限卖掉就可能损失)。

硅谷银行为了应对突然增加的取款需求,不得不把本应长期持有的债券在市场下跌的忍痛割肉。

根据公开报道,硅谷银行近期的一笔债券出售就亏了18亿美金。

目前的测算,考虑到硅谷银行的声誉,所有储户都在试图取款。

硅谷银行如果没有接盘侠只能破产清算出售债券的话,基本预期亏损将达到150亿美金(其银行自有资产也就50亿美)。

影响:作为储户不得不关注的!

硅谷银行破产将对不同的储户产生什么影响呢?

分层次来说。

25万美金以内的存款,存款保险100%保护(中国存款保险是50万RMB)。

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声明,硅谷银行关闭后,25万以内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接手该部分。

25万美金以上的存款,按照08年金融危机,将面临打折风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告,上周五,参考破产案件索赔交易平台Cherokee Acquisition的数据,无保险保护的硅谷银行存款的,目前的价值位于55%至65%之间。

最慌的当属硅谷初创型企业,他们的现金资金可能一共就数千万,大部分还在硅谷银行。

创始人将不得不紧急打折出售无保险保护的存款,来在3月15日之前支付员工工资(在加州甚至有法律规定,如果拖延员工工资,企业高管将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部分公司已经在周六赶紧通知员工周一不用来上班了。

3月12日,星期日。

事件逆转,当天晚上,美国政府出面,为全部硅谷银行(以及其他类似银行)提供存款担保,全额兑付。

要知道哪怕08年金融危机,美国也就救助了保险公司,银行都是交给市场自生自灭的。

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受到影响的大多都是美国的硅谷创新公司,是美国的未来;同时担心恐慌进一步蔓延,储蓄进一步挤兑其他银行,造成大面积银行破产。

具体操作手段大致是将相应债务货币化,由政府组织机构出面接受硅谷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相应资产抵押,随时提供资金满足储户提现需求,抚慰市场情绪。

未来等债券到期或者价格上涨后再卖出归还相应资金,化解风险。

至此,危机基本结束。

实际最惨的可能是持有硅谷银行公司债券的机构和个人,按照目前的情况,其公司债券实际价值基本可以归零了。

政府实现了承诺:“绝不让美国纳税人承担相应风险损失”。

行使美元霸权,债务货币化,放水让其他国家一起承担吧!

后续:美国救了硅谷,是万幸?

根据相关信息,美国大型银行PNC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都曾受邀收购硅谷银行,他们连竞标都没参加。

未来如果相应的资产损失能够由政府出面承担,硅谷银行等也不排除由其他大型银行并购的可能。

毕竟该银行持有的国债和MBS都算是长期优质资产,只是短期难以有足够现金流应对兑付危机。

理财:学会为自己兜底!

硅谷银行的事件,对中国的公司和居民存款理财还有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国内类似的事件,远有2019年的包商银行处置案件(企业资金超过50万是不予保证的),近有2022年的河南CZ银行事件。

说说建议:

首先,先前很多买了小银行存款的用户,到期后尽量全部退出来(比如2018年左右买的5.0%+五年期存款等),配置到大的银行做储蓄。

真的遇到风险,哪怕50万内的有存款保险保护,但是实际取出的流程绝对让你耗尽心力。

其次,储蓄也不一定只盯着银行存款一种工具。

保本、高流动性的产品,除了存款/货基外,还有储蓄险。

无风险资产目前其实有三种产品选。

第一是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

大家的余额宝和零钱通都是此类,其净值的摊余计算法决定了其必然保本。

目前的货币基金普遍1.5%~2.0%左右(14年高峰余额宝6.7%),10年后的未来预计参考美国市场的0.5%左右。

第二是银行存款,或者银行的活期+。

收益略高于货币基金,目前普遍2.0%~3.0%之间,流动性参考货基。

第三是保险公司的类似结构储蓄险。

不要因为其姓“保”而耽误了自己的判断。

理财产品无外乎是从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三性角度去评估考虑。

万能险可以理解为第2/3年就有流动性的保本理财产品,目前普遍保底2.5%/3.0%,现行结算也有4.0%+。

除了万能,类似的有增额寿险,流动性封闭2~10年不等,回本后当类似活期,收益性固定3.5%,不会降低。

无论是万能险,还是增额寿,储蓄险产品相对银行和货币基金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率下降风险由保司承担了,产品周期可以达到最高105年。

利率锁定,对养老等长期财务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比如我2048年退休,届时中国肯定是个发达国家,我是选3.5%的无风险产品,还是选择0.5%的存款/货基?

最后,引用一个我经常给客户做家庭理财顶层设计的参考:

这个架构可以兼顾家庭投资的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

先安排好流动性,再去做长期投资。

流动性产品一定是无风险资产,而长期投资也必须包含部分无风险资产,比如上面的按照年龄是一种配置方法。

更高级的配置方法是可以借助B-L模型来测算你的配置比例。

PS再挖个坑,有机会专门写文章讲讲基金和无风险的大类资产配置。

安排好流动性账户,剩下的钱应该全部货币资产化,持有优质的权益资产和无风险资产,选择逻辑也是从三性角度考虑。

金融产品无界限,做好家庭理财有很多操作方法可以分享。

2023和百万基民在新浪财经定投基金,一键购买抓住更好投资机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