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 助力经济行稳致远(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4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101 评论:0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访《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作者杨光普

借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 助力经济行稳致远(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本报记者张一鸣

过去几十年,大约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金融危机——1987年,拉美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亚洲奇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最终演变成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的金融危机至今没有发生,但这并不代表金融危机的警报已经解除。金融危机有多远?应当如何应对可能的危机?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的作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光普。

中国经济时报:历史上曾多次爆发金融危机,这些危机背后有什么样的规律?

杨光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来看,尽管在触发点、起源地、影响范围、影响深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有一些共同的规律。第一,这几次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第二,这几次金融危机都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第三,这几次金融危机背后都有流动性过剩的影子;第四,这几次金融危机都暴露出制度的漏洞或者缺陷。

中国经济时报:在历史上这么多次金融危机中,你们选择聚焦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杨光普:十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重要课题研究,从历史大视角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比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症的异同,作出了一些颇有见地、值得重视的观察与评论。我们决定对比研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是受了这项研究的很大启发。第二个原因是这两次金融危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我们想从中国的视角对这两次危机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以期为我们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经济时报:从您在书中讨论的两次金融危机来看,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杨光普:基于对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可以借鉴。第一,健全的金融体系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二,汇率制度应更具弹性,应存在随着经济变动而定期调整的空间。第三,随着开放水平的提高,必须稳步、有序地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并实施基于规则的资本账户管理。第四,一国应稳步调整其贸易结构以保持国际竞争力。第五,应加强政策的透明性,做好与市场的沟通,及时、合理地释放信号,提高预期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第六,应持续做好国内外宏观政策协调,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经济时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对我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杨光普: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中国经济的韧性再一次得到检验,打破了“金融危机十年一轮回”的魔咒。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这不代表着我国经济运行不存在风险。事实上,资产负债结构尚未明显改善,高债务、高杠杆的风险尚未根本解除,金融、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尚未根本扭转,金融供给侧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未彻底打通,金融监管尚待进一步完善,加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老龄化等中长期挑战以及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等,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工作紧急而重要,任重而道远。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应当如何未雨绸缪,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杨光普:要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危机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应对预案,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这个前提下,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上,不过分注重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更聚焦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的活力与动力。总之,只要相关工作做到位,我们就可以避免陷入到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可以行稳致远。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