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破产!美国硅谷银行怎么了?_投资公司_存款_科技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3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117 评论:0

原标题:一夜破产!美国硅谷银行怎么了?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Silicon Valley Bank(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当日宣布,已依法接管主要服务初创企业的区域性银行硅谷银行,并指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硅谷银行进行清算管理。

一夜破产!美国硅谷银行怎么了?_投资公司_存款_科技

据彭博社12日消息,超过100家风险资本和投资公司签署了一份支持美国硅谷银行的声明,呼吁限制该银行倒闭的影响,并避免科技公司可能出现的“灭绝级事件”。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为美国第16大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是联邦储备系统成员,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仅次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助银行)。

从发布公告“爆雷”,到宣布破产关闭,再到美国银行股受影响大量下跌,硅谷银行流动性风波还在发酵。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难以置信”的倒闭速度

硅谷银行今年的状况原本看起来是稳定的,就在2月14日,该银行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2023美国百大银行”榜单。

然而,事实上,危机早已在潜伏中。

科技股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飙涨,但在过去的18个月里受到重创,整个行业都在裁员。硅谷银行与科技行业的联系,迅速成为了其负担。与此同时,该银行还受到美联储抗击通货膨胀和一系列大力加息举措的沉重打击。

随着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债券的价值开始下跌。这通常不是问题,因为下跌只会导致“未实现损失”,这种“损失”不计入银行在未来出现低迷时可以使用的资本缓冲。但是,当储户变得焦虑并开始提款时,银行有时不得不在这些债券到期之前,出售它们以弥补资金外逃。

展开全文

这正是硅谷银行所遭遇的情况,该银行不得不出售210亿美元的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存款外逃,并因此亏损了18亿美元。

美媒形容,硅谷银行的倒闭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FDIC表示,硅谷银行倒闭时的总资产为2090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其存款中有多少超过了25万美元的保险限额。受保的储户可在13日上午取回存款。存款超过受保上限的储户,其超出额度将收到破产管理证书。

“明星银行”为何突然破产关闭?

分析人士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凸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激进加息的负面影响。硅谷银行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硅谷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眼下的困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告诉中新社记者,硅谷银行的一个问题是客户结构太单一,都是高科技公司,甚至还有一部分和币圈(数字货币玩家形成的圈子)有关系。“这些科创公司本身大部分没有盈利,在资金宽松时可以轻松融资,加息后资金面偏紧,这些科技公司也没钱了。”

或引发大范围裁员潮

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投资人正在高度关注该事件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美国IPO资深顾问、Class V集团创始合伙人Lise Buyer对记者表示,若硅谷银行无法在周末得到救助,那么80%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相关监管备案文件显示,截至去年12月,硅谷银行超过95%的存款没有上过保险,这些储户中有许多是初创公司。市场担心,由于企业可能无法在本月发放工资,这将反过来引发科技行业的大范围倒闭和裁员浪潮。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雷曼时刻”会否重演?

2007年的那场次贷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至亚洲和欧洲,引发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华尔街的恐慌导致1847年成立的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倒闭。由于各大银行之间的联系紧密,全球金融体系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有人担忧,硅谷银行危机的蔓延,是否会导致“雷曼时刻”重演?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硅谷银行主要针对的是科技企业,所以它的破产更多是个例,而不是系统性风险。

美联社指出,硅谷银行主要面向科技行业,这意味着整个银行业不太可能像十多年前那样,产生连锁反应。

但是,过去整个星期,银行业都处于不安状态。《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四大银行的市值在9日蒸发约520亿美元,一项更广泛的银行股指数,也创出近三年来最差单日表现。银行股在10日上午继续大跌,一些个股因剧烈波动而被停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10日召集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等机构负责人开会讨论硅谷银行关闭后的相关安排。耶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银行系统依然有韧性,监管机构拥有有效工具解决此类事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