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沦为大股东对外圈钱平台,特一药业多项财务数据与分红存异

由:sddy008 发布于:2022-11-21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94 评论:0

财报背后疑点颇多。

花朵财经原创

5月18日晚,特一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亿元新设全资子公司作为大健康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全力布局医美服务领域的开发和投资。

在新增医美概念后,截至5月20日,特一药业已接连收获两连板,股价报收17.82元/股。

近段时间,医美概念热度持续不减。那么,此时涉足医美领域,特一药业是迎合热点炒作,还是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股民直言:蹭医美热度!

此外,特一药业财报存疑颇多。

花朵财经注意到,近年来,特一药业不仅大额分红与高举债产生了数据冲突,并且大额分红还与公司的募资时间点不约而同,同时募集项目资金还屡次被用作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但最后超半数分红资金却流入了大股东许氏家族的腰包。

总体而言,在特一药业近年来的系列资本运作中,上市公司疑似频频对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超额分红与高举债产生数据冲突

5月11日,特一药业关于2020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又一次在股东大会上毫无悬念地通过了。

据了解,本年度,特一药业提出的分红方案为10派6.50元,分红总额为1.32亿元。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本次股利支付率高达295.45%,相比2020年度公司仅实现归母净利润4381.65万元而言,也就是说,公司此次分红金额远远超过了当年所赚利润。

从大额分红的角度上看,仅凭当年利润是远不足以支付特一药业此次分红行动的。那么,特一药业超额分红的钱,又是从何而来?

花朵财经注意到,在特一药业超额分红的背后,公司对外举债不断呈现出激增。2016-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70%、45.94%、46.26%、48.91%、52.11%。

从负债端上看,截至2020年末,特一药业账上躺着高达7.7亿元的短期借款,此外还有2.72亿元的应付债券,但公司账上仅有3.25亿元的货币资金,这意味着公司资金压力着实不小。

由于债务高企,2020年特一药业利息费用支出已达4271.95万元,占公司当年利润比高达97.50%。

问题来了,既然高举债,已经严重损害到了上市公司的利润,看似很缺钱的上市公司为何仍要继续进行超额分红,而不是利用闲置资金去偿还债务,以维护股东们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特一药业的股权结构是比较特殊的,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在许丹青、许松青、许为高、许丽芳、许恒青的手中。截至2020年末,许氏家族对特一药业的持股比例累计高达54.41%。

且公司前十大股东全为自然人,前十大股东累计占公司总股本62.01%。这也就意味着,在上市公司的大额分红途中,至少有超半数分红资金均数流入到了大股东许氏家族的腰包。

既热衷于对外借款,又热衷于分红,并且货币资金也不充裕,那么特一药业是否存有先对外集资储备资金,最终再利用分红,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可能性?

大额分红与发债募资时间点不约而同

花朵财经发现,在特一药业大额分红的背后,公司还存有更加蹊跷的一面。

时间拉回到2017年,特一药业以改扩建工程项目为由,于2017年12月6日,公开发行了354万张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3.46亿元。

公司承诺所募资金主要投向“药品仓储物流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及“新宁制药药品GMP改扩建工程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分别为1.71亿元、1.75亿元。而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均为2020年6月30日。

然而到了2020年所见的结果却是,以上两大承诺投资项目工程进度缓慢无比。

截至2020年末,“药品仓储物流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及“新宁制药药品GMP改扩建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分别仅为6190.5万元、8100.36万元,合计投入募集资金仅1.43亿元,二者投资进度分别为36.19%、46.21%。

花朵财经了解到,对于以上募集项目工程进展缓慢的情形,与上市公司募集项目被多次以各种理由更改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9年,特一药业以土建工程尚未全部完工,进度不达预期为由,将原预计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的“药品仓储物流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更改为预计2021年6月30日完成。

同年,公司又以由于净化安装工程进度不达预期及部分设备供货的延迟为由,将原预计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的“新宁制药药品GMP改扩建工程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更改为预计2020年12月31日完成。

到了2020年,特一药业继续故技重施。

以部分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到台山市为由,将此前已被推迟至2021年6月30日完成的“药品仓储物流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再次延后至预计2022年6月30日完成。

同时,公司又以疫情导致订购设备延期交货等为由,将此前已被推迟至2020年12月31日完成的“新宁制药药品GMP改扩建工程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再次延后至预计2021年9月30日完成。

花朵财经注意到,在募集项目屡次被改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致使募集项目工程进展缓慢的背后,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其中,特一药业尚未使用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大多被用作了暂时性补充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2018-2020年,特一药业尚未使用募集资金被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分别为1.15亿元、1.65亿元、1.9亿元。而在同一时期,公司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的余额分别仅为17581.38万元、744.99万元、3437.01万元。

更巧合的是,在2017年成功发行可转债募资后,特一药业一改往年分红率低于20%的情况,向股东分红1亿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94.34%。数据显示,2016-2020年,特一药业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5.96%、94.34%、83.33%、88.24%、295.45%。

从募集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被屡改延期,而后募集资金大多又被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再然后连年大额分红起点时间又与发债募资时间点不约而同,不难看出,特一药业大额分红与募集巧合碰撞实在太过于蹊跷。

募集项目未能显示出带动公司效益

回顾2014年特一药业上市之初,公司通过发行A 股共募集了3.22亿元,而公司对外宣称所募集的5大项目建设期均为两年,预定达产日期为2016年6月30日。

根据募集资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项目达产后,止咳宝片生产线扩建项目、金匮肾气片生产线扩建项目、抗感染药物等产品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三大募集项目每年可为上市公司增加销售收入4.96亿元,年均新增税后利润1.23亿元。

但最终结果却是,募集项目投资进展依旧变化无常。

首先是公司原募投项目“药品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扩建及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分别于2015年被上市公司决定终止实施。而对于尚未投入的部分募投资金6422.78万元,被变更为用于“台城制药运营管理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

其次在2016年,公司原预计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的“止咳宝片生产线扩建项目”和“金匮肾气片生产线扩建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又被推延到了2017年9月30日。

此外,公司募投的另一项目“抗感染药物等产品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也于2016年被公司决定终止实施,而节余募集资金3774.06万元变更为永久性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在特一药业IPO募集的5大项目相继变化无常,同时募集资金被划至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过程中,到2017年末,特一药业当年净利润仅为1.06亿元,与公司IPO募投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均新增税后利润1.23亿元相比,可见IPO募集项目并未能显示出带动上市公司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年IPO募集项目远不及预期甚至接连流产的状态下,2020年4月8日,特一药业又对外公布了定向增发A股的预案。而截至目前,公司定向增发A股预案已于2020年12月8日获证监会批准。

公司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53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全部用于现代中药产品线扩建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现代中药饮片建设项目、研发中心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问题在于,这已是特一药业继两次定增融资失败后的第三次定增融资。2015年,特一药业定增融资方案曾因证监会中止而失败,到2016年公司定增融资方案又因董事会终止而失败。

随着两次定增融资方案接连受挫,可以发现2017年特一药业转向了发行可转债筹资。不过蹊跷的是,在发行可转债筹资成功后,特一药业的大额分红立马来了。那么问题来了,一旦这次定增方案顺利实施,特一药业分红趋势又将会如何?

截至目前,特一药业2020年度股东大会预案提出的分红股利支付率已高达295.45%,又一改往年股利支付率低于100%的情况。

先频频对外募资,后大额分红频频上演,况且募资并未显示出带动上市公司的效益,在这系列蹊跷的背后,特一药业是否已沦为大股东对外圈钱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或许的确需要公司出来解释一番。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