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怎样看准基金买入时机的?

由:sddy008 发布于:2022-09-30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143 评论:0

基金应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基金是跌的时候买还是涨的时候买?

越跌越买能抄到底、赚到钱吗?

作为一名在资本市场投资29年的老兵,我用血泪/赚钱经验告诉你,到底怎么看准买入时机?并把近30年的宝贵投资经验浓缩精简分享给大家。

言归正传,我想投资基金的人都问过以上这三个问题,市面上对此做出的解答不少,但你或许发现了,大V分享的经验你都看了,讲的道理你也都懂了,可你账面依旧亏损,似乎学会了很多知识,但就是赚不到钱。

分享一下我自己使用过的三种买入方式,对应着三种买入时机——左侧买入、右侧买入以及定投。

一、左侧买入

什么是左侧买入呢?基金净值有涨有跌,而一波完整的趋势走出来,大致可以看成V形或者∧形,以V的最低点为分水岭,左侧买入就是在最低点的左边买入。

听上去似乎很简单,有朋友会说,这不就是抄底吗?的确是这么个意思,咱左侧买入的终极追求就是抄在最低点。所以这种买入策略的核心是预判下跌的波谷,在认为接近低点或者是底部区间的位置抄底买入。然后静静等待行业或市场反转,基金净值上涨。

这种逆着趋势买入的操作就是咱们常说的逆向投资,别人恐惧我贪婪嘛,大家都看空的时候我做多,那一旦后期上涨我妥妥获利。这个方法用得最6的要数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

邓普顿最经典的左侧交易案例是在911之后抄底美国航空股。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一度无人敢坐飞机,美国航空和美联航相继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市场上的投资者大肆抛售航空股,就连股神巴菲特都割肉了手里的航空股,悲观情绪到达了顶点。可邓普顿偏偏在当年逆势操作,大胆买入美国航空母公司AMR、美国大陆航空和全美航空,结果这三只股票在持有半年后分别上涨了61%、72%和24%。

AMR公司
美国大陆航空公司
全美航空公司

这种左侧交易方法用邓普顿的话说,就是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间点买入,意思是100个人里如果有99个都看空,只剩1个看多,这时候就是极度悲观点,非常适合逆向操作。

邓普顿的例子足以证明左侧买入的可行性,这种买入策略的优点十分明显。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有机会抄底,毕竟底部只有在下跌中才会出现,这样就有概率取得一个相对更低的成本价格;另外,左侧买入能有效避免踏空,不管当下是不是最低点,我上车了就有机会盈利。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左侧买入最大的缺点是一旦误判了底部位置就会被套,而且短期被套的可能性还很高。因为在下跌趋势没有完全结束前,谁也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底部,很可能你以为抄到了底,但实际上却是买在了半山腰,这种情况下被套就是不可避免的,亏损的幅度也会随着下跌而不断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一波趋势只有走出来我们才知道哪里是底,这属于事后诸葛亮,趋势进行中我们是无法预知未来的。左侧买入的难点就在这里,什么位置应该买入,买入的话应该配置多少仓位?由于我们很难预判市场的走势,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越买越跌,比如2021年的中概互联,从2月底见顶之后就一路下跌,一直到2022年3月,跌了整整一年。

(图片来源:同花顺)

但要是我们换成日线图来看,会发现这一年的下跌趋势里其实是有几次小反弹的。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当时看来,每一次小反弹前的波谷都有可能是底部,买在波谷左侧是左侧买入。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年里任何时间买入都会被套。

所以左侧买入不仅有被套的风险,还很难把握买入时机和仓位的配置。如果在下跌过程中过早买入,初期仓位又建得过重,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补仓,就会导致持仓成本居高不下,不仅亏损扩大,风险增加,还会让时间成本越积越高。

针对这些疑难杂症我给大家开几个药方。

为了降低左侧买入的风险,我通常会在买入时机和买入策略上反复琢磨,让自己的持仓成本无限接近于低点。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底部在哪里,但只要觉得价格合理,有充足的安全边际,就可以买入。

我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左侧买入时是怎么把握时机的。

这里分被动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来说。

被动型基金也就是咱们通常理解的指数基金,买入时机主要看估值。不仅要看绝对估值,还要看估值的历史百分位。大多数板块估值是看PE,但也有一些行业选择的估值指标不一样,比如金融板块会侧重PB,也就是市净率;互联网板块会选择PS,也就是市销率。

那估值的历史百分位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把当前估值和指数的历史估值作比较,看看现在处于历史中的什么位置。

我以综合指数沪深300为例,因为涵盖了多种不同的行业,我选择最常用的市盈率PE作为估值指标。可以看到沪深300目前的市盈率是12.10倍,而平均值是12.24。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

如果是刚入圈的小白,很难通过这个数值来判断指数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历史标准作参考。上图我用的的时间周期是10年,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有点长了,我把时间区间调整成5年,就能看到当前沪深300估值的历史百分位是20%。

意思是沪深300在过去5年里只有20%的时间市盈率低于12.10倍,现在的估值水平低于80%的时间,那咱们可以说目前这个市盈率处于5年来的低位,相对安全,投资性价比较高。

在看估值百分位的时候,以5年时间线来看比较有效。但大家会发现,有些行业指数成立时间较短,甚至还不到3年,这时候再看指数的估值百分位偏差就有点大了,怎么办呢?很简单,只需要选择这个行业里的头部企业,看看它们的估值处在历史的什么位置就行了。因为指数是跟着成分股的权重走的,集中度越高的行业,头部企业的话语权越大,比如东方财富之于券商指数,贵州茅台之于白酒指数。

如果估值的历史百分位高于80%,那就说明指数基金被高估了,如果低于20%,就是被低估了,还处在安全边际内。

不过有一点我需要提醒大家,对于周期性行业来说估值就不太好使了,它们大多是短期、脉冲式的上涨,实在不适合长期投资。

当然,判断买入时机不能单凭估值一个指标。

主动型基金就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如果是行业主题型基金,比如博时军工、中欧医疗这类,咱们可以根据回撤率来判断左侧买入点。具体的方法是先找到上一个波段的最高点,然后在这个最高点回撤30%的时候买入。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为什么选择30%的位置呢?大家如果拉一下数据就会发现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的历史最大回撤能达到50%,但这是在极端行情下,非极端行情下30%的下跌之后就是比较难得的买入时机了。

如果觉得判断买入时机太过复杂的话,我们也可以采取分批买入的方法来降低自己的平均成本。

举一个大佬的成功案例——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抄底美国经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在各路资本恐慌出逃时,马克斯却拿着100亿美元用了一个月时间抄底美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低价购置市场上抛售的资产。他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单纯地笃定美国不会垮、华尔街不会关门,事实证明他赌对了,那些金融危机时廉价的资产在经济复苏后翻了几十倍。马克斯的左侧交易法其实就是分批买入,把抄底分成一个时间段来进行,不会一下子打光子弹,而是一批一批吸收筹码,最终完成抄底。

左侧分批买入就是这样,一旦下跌趋势形成,短期内没有见底的征兆,我们就需要把握好加仓的节奏,前期一定要控制好仓位,为后期下跌中加仓做好准备,以免扩大亏损。

加仓的频次和仓位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基金譬如我上面提到的中概互联,从顶点下来可是足足跨越了60%的幅度,这种情况下频繁加仓往往被套,显然不可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种比较经典的分批建仓方法——金字塔买入法。简单理解就是跌得越多买得越多,比如基金净值跌了5%的时候加仓1000份,跌10%的时候加仓2000份,跌15%就加仓3000份,以此类推,不断摊低成本。

最后强调下左侧买入需要特别注意的3点:

第一,心态。既然是逆向买入,难免会遇到买完被套的情况,也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亏损不断扩大,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非理性加仓或者非理性斩仓。第二,资金量。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流,可以在下跌过程中随时补仓,而且随着后面加仓的金额越来越多,加仓后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赚钱概率上升。第三。仓位。管理好自己的仓位,子弹最好不要一下打完,期初投入的资金占比不宜过重,要为之后的探底留下余粮。

二、右侧买入

说完了左侧买入,咱们再来看看右侧买入。

右侧买入和左侧买入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买入策略。不同于左侧的逆向交易,右侧买入属于顺势而为,也就是在V的右侧、在上涨趋势得以确认后再买入。

看上去似乎是简单的追涨,但其实不然,右侧买入存在一个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边际,只有在安全边际内的买入行为,才是切实有效的右侧买入。这个安全边际指V型拐点右侧的底部区域附近,如果已经是上涨中继了,那就不属于右侧交易的范畴了。

右侧买入赚钱的例子可不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股神巴菲特在右侧加仓苹果。

2016年巴菲特开始大举加仓苹果公司,根据巴菲特股东信披露的持仓数据,2016年到2018年期间,巴菲特一共买入2.5亿股苹果股票,他表示投资是对企业长期业务的预期,并且十分欣赏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的运营管理和回购策略。

很显然这段时间里苹果股价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巴菲特并没有等待回调,而是顺势而为,果断追涨右侧买入。后来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右侧买入就是这样,只有当上升趋势确认了,上涨逻辑得到市场认可了,没有预测和猜拳的成分,这时候买入才是右侧买入。

巴菲特加仓苹果的案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右侧买入的优点,确定性高,风险小,赚钱概率大,也不需要预判底部位置,而且一旦确认了上涨信号,买入之后几乎可以立刻见到收益,对投资者的鼓舞不言而喻。既然是顺势而为,买入之后上涨的概率要比下跌的概率大得多,即便下跌也只是短暂回调,不用承担左侧买入被套的风险,不确定性大大降低。

这么一看右侧买入好像很靠谱啊,可为什么这么多追涨的散户都被割韭菜了呢?这就是右侧买入不友好的地方了。怎么确认上涨趋势已经形成了呢?涨起来了还能追吗?万一追在山顶上可怎么办?

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右侧交易者犯难的地方。跟左侧交易一样,我们现在回过头看,什么时候到底什么时候见顶都一清二楚,可放在当时就很难判断了。谁都想一买就涨,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谁都想买在启动点,结果通常追在了高点。不仅右侧买入信号难以判断,就连打多少仓位都是问题。买少了嫌赚不到钱,买多了又怕追高了亏损。

右侧买入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是在上涨过程中买入,不可能买在最低点,买入的成本高,所以未来的收益相对会少一些。不过最惨的还是判断失误,以为是山腰,结果买在了山巅。右侧买入的投资者比起安全边际会更看重收益,可一旦以较高的成本买在了安全边际之上,或者更不幸地追到了顶点附近,这时候投资者会非常被动,面临的损失甚至比抄底抄在半山腰更可怕,就连补仓的风险也很高。

以2021年的新能源ETF为例: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2021年是新能源集体爆发的一年,新能源ETF从3月开始一直在走上升趋势,直到当年年底才见顶。图上我用两条红线标出的范围就是有侧买入的有效区间,也是安全边际。如果在两线之间买入,再在A点右侧第一条红线上方卖出,那都算是成功的右侧交易,是能赚到钱的。

另一种情况,如果在2022年2月的小反弹中判断指数企稳,采取右侧买入行为,那就很麻烦,指数再度回落,并没有走出上升行情,账面浮亏是大概率事件。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由此可见,确认企稳是右侧买入的前提,而安全边际则是交易成功的关键。

这样一来,右侧买入想赚钱,第一是判断拐点及上升趋势,第二是确定有效区间,具体怎么做,我说说我的方法。

先来说下我是如何确认拐点和上升趋势的。

权益类基金本质上就是一揽子股票。指数型基金就不用说了,可以直接根据行业指数进行判断。而主动型基金的净值是跟随持仓股票的价格和权重来变化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权重股所处行业的指数变化,来粗略预测基金净值的趋势变化。具体做法是先查看这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看看它们都属于哪些行业,大部分非单一行业的主动型基金会重仓2到3个行业,这时候我们再看这两三个行业的指数波动,进行拐点和上升趋势的确认。口说无凭,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下面这只基金——**产业升级混合A,属于非单一行业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只基金2021年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持仓: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可以看到前十大重仓股主要属于两个行业——航天军工、大飞机。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只基金到目前为止三个月的净值变化: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对比看下航天军工和大飞机的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

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但至少整体形态是对上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宁可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既然选择了右侧买入,那就说明我们愿意等待确定性的信号出现,也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这种根据指数来判断净值的方法在右侧买入中是可取的。

判断指数何时企稳,一种方法是依靠技术分析,比如一些K线形态、均线排列方式等等,这些结合起来可以构成见底、企稳的信号。而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基本面来剖析行业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投资。我本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只有基本面符合或者超过预期,上涨逻辑才会得到市场认可,才是一个行业真正走牛的开始。

而一个行业能否打开上行通道,主要看它背后的两大逻辑,一个是基本面从差到优的反转,另一个就是长期发展的潜力。

我先来说第一种,基本面从差到优的反转。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猪肉行业。2019年四季度开始,猪肉价格暴涨,一直持续到2020年9月,整个猪肉板块的指数上涨了57%!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猪肉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猪肉价格会随着生猪产能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根据历史经验来看,猪周期一般在45个月左右,其中上行周期20个月,下行周期25个月。在2019年这波上涨来临之前,猪价已经持续下跌了21个月,猪企业绩惨淡,净利润不断下滑,行业相当低迷。但到了年底,由于上游产能出清,非洲猪瘟冲击,再加上政策上的环保限产,市场上的猪肉供给大幅下降,而四季度又正值猪肉消费旺季,供不应求之下猪价快速回升,很快创下了历史新高。在这种环境下,生产端的养殖企业业绩暴增,就拿猪肉龙头牧原股份来说,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了51%,净利润翻了10倍不止!

总结下来,这波暴涨的根源就是行业基本面的困境反转。同样的例子还有2022年初的房地产。

(图片来源:国泰君安)

地产2020年的境遇跟猪肉差不多,从7月见顶之后就是长达一年半的下跌,主要原因是三条红线等政策上的管控,导致房企资金面紧张,进入收缩状态,房企业绩一落千丈,更有恒大等多家房企陷入债务危机,整个行业进入萧条期。但从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初,针对楼市的宽信用措施不断,多个城市下调房贷利率并缩短放款周期,3月份中央更是明确表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支持优质房企重组并购问题房企,甚至就连房产税的试点进度都放缓了。大环境回暖让整个行业有了复苏的迹象,相应的,房地产板块里多家房企股价创下新高,可见基本面得到改善。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而另一种,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可以来自景气度、涨价、市场渗透率等。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它上中下游的发展逻辑各不相同。锂矿作为上游,行业成长主要由价格上涨决定,下图可以看到从2017年到2022年5年里碳酸锂的价格波动,对比下整个锂行业的走势,可以说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而锂电池作为中游,成本受上游锂矿价格影响,收入受下游新能源车订单影响,锂电池的想象空间更多还是来自新能源车的普及。

至于下游的新能源车则主要依赖市场渗透率和行业景气度。由于双碳目标的加持,还有政策上对新能源车企的补贴,消费端的支持,新能源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越来越大,行业高度景气,指数自然一骑绝尘。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同样的例子还有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行业,都是随着装机量的不断增加,绿电在电力市场上的渗透率逐渐提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图片来源:wind数据库)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行业的基本面,了解行业发展背后的逻辑,进而确认上升趋势,最后在右侧买入。当然,再完美的逻辑只有得到市场认可才是有效的,而市场对于逻辑的认证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再者,对于投资多个行业的主动型基金来说,只分析一两个行业可能会对趋势的判断造成偏差,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市场释放更加确定的信号。

不过这时候又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安全边际。我在新能源ETF的例子里也说了,在安全边际内的买入才是有效的右侧买入,才有利润空间。那怎么确定这个安全边际呢?关键在于确定安全边际的上限,这里就可以用到我之前说的估值了,合理的估值就是区间上限,这个指标要按照拐点右侧的范围来做设定。

当然,在这个区间里也不能随意加仓,毕竟影响着咱们的持仓成本。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适合右侧操作的金字塔加仓法,思路跟左侧买入那款类似,只是操作方向相反,是涨得越多买的越少,前期重仓,随着净值不断上涨慢慢减少加仓的频率和金额。如下图所示:

举个例子,我们在确认拐点和上涨趋势后先打进去一波底仓,假设这时候的成本是1元,仓位是40%。那么当净值上涨10%变成1.1的时候,我们增加2成仓位到60%,当净值继续上涨到1.2元的时候,我们加1成仓位变成70%,以此类推。总之净值涨得越多,我们追加的仓位越少,但总仓位是逐渐提高的,直到净值涨到安全边际上限或者仓位已满,此时停止加仓,等待这波上升趋势走完。

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平衡判断正确却买少了赚不到钱,和判断失误买多了严重亏损这两种状态,为右侧交易增加利润空间。

这里也强调一下右侧买入需要注意的两点:

第一,谨慎操作。右侧买入为了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宁可抬高成本也不愿被套,可见风险厌恶程度相当高。但右侧买入同样存在判断失误的风险,因此咱们在追涨的时候需要特别谨慎,提前标记好安全范围,尽可能杜绝买在反弹或者买在山巅。第二,及时止损。右侧买入由于持仓成本通常较高,及时止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上升趋势判断错误,或者买在了安全边际上方,基金净值开启了下行通道,我们一定要果断抽身,不然损失会更加惨重。

说完了左侧买入和右侧买入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操作方法,我来简单做下总结。

首先,二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左侧买入的特点是逆向买入,不确定性风险大,时间成本高,持仓成本低。而右侧买入的特点是顺势买入,不确定性风险小,时间成本低,持仓成本高。

再者,两种买入策略适合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左侧买入的投资者特点很明显,一方面是资金可用周期长,可以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收筹码;另一方面是风险承担能力够强,心态够稳,有耐心等待市场探底,愿意为了收益最大化牺牲一些时间成本。而右侧买入的投资者更看重交易的灵活性,不愿意承担时间成本,一旦判断失误往往及时止损出局。

左侧买入和右侧买入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但实际上却综合了投资者的风偏、投资风格、资金利用率等等因素,二者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对于小白来说可操作性不是很高。

如果非要在这两个里面选一种的话,我建议大家选择左侧买入。因为右侧买入对于企稳信号以及趋势见顶的判断要求很高,而且上涨空间相对有限,对于基金这种需要长期投资的产品来说操作性价比不高,只有大跌之后的大反弹才有交易价值。

那么有没有既简单又能赚钱,结合左侧和右侧两家之长的买入方式呢?

有,那就是不需要择时的定投。

四、定投

说了半天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说好了要讲高手是怎么抓准买入时机的,结果到最后却变成了不需要抓时机的无脑定投。

是不是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才不是!能让定投压轴,足以见得这种方法是最适合基金投资而且效果最好的。看完你就懂了。

买基金的人里十个有九个都知道定投,但你们真的了解定投吗?

我今天要讲的定投跟大家普遍认知的不太一样,它比左侧买入成本更低,它比右侧买入赚钱概率更大,它比无脑定投更有操作价值。

狭义上讲,基金定投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把固定的金额投资到基金组合中,比如固定每月15日买1000块钱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

跟左侧买入、右侧买入不同,定投贯穿了整个微笑曲线,通过定时定本,不管市场如何动荡都坚持止盈不止损,一旦行情扭转,基金净值上涨,账户就能迅速扭亏为盈

上面说的这种定期定额的模式只是狭义定投里最简单最省心的一种,也是大家传统认知里的定投。不用择时不用看估值,签个定投协议基本就完事儿了,只要心态够好,等得了回调忍得了下跌,胜利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操作难度,非常适合小白。

而定期定额法的升级版本就是我说的广义定投,定期不定额、不定期定额和不定期不定额这三种模式,听上去似乎云山雾绕,但实用性其实非常强。

先说定期不定额,顾名思义就是不设定固定的投资金额,会根据基金估值、净值的变化或者大盘的指数变化来决定投入多少资金。被动型指数基金更适合参考估值,简单来说就是当指数跌到低估值区间时增加定投金额,当指数回升到适中估值区间时减少定投金额,当指数进入高估值区间则开始分批止盈,这样可以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低估值区域,有利于未来资金的增值。至于如何判断估值高低,我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非单一行业的主动型基金来说,因为不好判断估值,可以根据基金净值的涨跌来决定投入多少,一种方法是左侧交易里我提到的金字塔加仓法,越跌越买。另一种是终值定增法,原理也是越跌越买,但资金利用率更高一些。

具体做法就是让账户余额定期递增,比如你每个月都准备定投1000块,那么不管你这个月是赚了还是赔了,都必须保证下个月的账户余额比这个月多出1000。举个例子,今年1月你投入1000,到月底的时候亏了100,只剩900,那么2月你就需要投入1100元,让账面金额达到2000元,比1月增加1000。如果2月赚了1000,有了3000元,那么3月就不用投入。到4月如果又盈利500,有3500元,那么你就需要再买入500元到4000元。如果5月盈利了2000元,账户上有6000,此时就能赎回1000元,让账户金额回到5000。

以此类推,每个月账户金额都维持定额增长,最后的收益率会比无脑定投高很多,也可以完美解决何时赎回基金的问题,确保自己的收益。

再来说下不定期定额定投法。这种定投方法是不固定期限去定额投资某一种基金,也是以估值和净值作为判断标准,当估值或者净值处于高位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月为单位定投,当估值或净值处于低位的时候,我们就调整定投频率,改为以周为单位定投。这种方法有些类似定期不定额法,不同的是通过改变投资频率来达到低位吸筹的目的。

最后是不定期不定额,这类里最经典的方法就是网格交易法。听上去似乎很复杂但其实操作起来相当简单,首先我们用定期定额法打下一定的底仓,这时候就有了一个净值成本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价设置一个中枢价,假设净值是1元,我们就可以把中枢价设置成1.5元,净值每跌5%就买入1000份,如果涨到中枢价上方,也就是1.5元以上,就每涨5%卖出1000份,止盈不止损,不赚钱就一直坚持投入。

这种网格交易法没有时间和金额的局限性,操作更加灵活,可以在净值下跌过程中多次加仓,在上涨过程中减少投资金额,并在净值达到预期目标时迅速落袋。

以上这四种定投模式各有千秋,定期定额法操作简单,上手容易,没有任何门槛,人人皆可用。定期不定额和不定期定额法则对投资者有一定要求,有时候需要判断估值,难度上高了点。而不定期不定额法虽然更加灵活,但需要投资者具备高度的自制力,手动操作比起前几种要费点心力。

定投到底有多好使?用过的人才知道。这里我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2010年A股跌回3000点,我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在次之前我拟定了一份投资计划:上证3000点时每周定投800元,2900点时,每周定投1600元,2800点时,每周定投5600元……按照越跌越买的定期不定额投资策略,当上证跌至2000点以下时,我每周定投8万元。此后经历了漫长的熊市,上证持续下跌。2013年时上证综指已经跌破2000点。此时市场上弥漫着悲观情绪,大概跟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华尔街差不多。但在当时,我继续按照2010年制定的策略投资,并将投资额度提高到每月32万元。正是这一时期的逆向操作,让我获得了宝贵的低位筹码。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A股开启了一波牛市,并在2015年6月冲上最高点5178点。而同一年4月,我卖掉了连续5年低位买入的基金。

我不敢说自己的定投方法就是最好的,但至少跑赢了80%的投资者,足以证明定投的可行性。

相较于其他买入方式,基金定投的优势相当明显。

第一,不择时,门槛低。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择时之难可见一斑。但定投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是定期买入,所以完美克服了左、右侧买入瞻前顾后的缺点。定投素有有懒人理财之称,签了定投协议基本上就等于一劳永逸,当然赎回的时候另说哈。总之定投上手容易操作简单,对理财小白来说非常友好。

第二,成本低,风险低。无论是那种模式的定投,精髓都是分批买入,下跌的时候可以均衡成本,上涨的时候又可以扩大收益。要是选择升级版的定投模式,还能做到逢低加码,逢高减码,取得一个无限接近最低点的平均成本。而且定投还能免去投资者的主观臆断,也就规避了对进场时机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风险明显降低。

第三,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定投因为其定期定额投资的性质,需要账户里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积少成多,把平时用不到的闲钱积累起来,长期定投之后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对于资金配置和资产增值都有帮助。

第四,长期投资收益更高。定投具备分批买入的特点,无论基金净值如何变化,只要坚持长期定投就能消除市场的波动性,让成本无限趋近于最低位。只要选择的基金长线业绩优异,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低位吸筹的良机,一旦行情反弹,收益会更加可观。

如果要说定投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时间成本较高,特别是如果遇到熊市,定投的周期会被拉得很长,前期基本都是浮亏,收益需要时间才会体现。比如2015年之后,市场低迷了两年,如果那时候定投了全市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看到收益。

(图片来源:同花顺)

定投的难点也在这里了,坚持。大部分定投不赚钱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坚持到最后,倒在了黎明前。一方面是心态崩了,精神上坚持不下去,另一方面是钱袋子瘪了,资金上坚持不下去。

投资反人性,定投更是反人性。只有持之以恒,不做择时,最终才会实现完美的微笑曲线。

最后按照惯例,这里有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长期投资。定投通过平均成本的方法降低投资风险,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定投适合长期投资,投资周期最好能持续3年以上。第二,做好规划。定投对于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要求非常高,所以大家在定投前最好有一个规划,比如定投周期是多久,是按月定投还是按周定投,每次定投多少钱才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负担。

总体上讲,定投无门槛,人人皆可用。尤其有两类人,特备适合定投。第一类就是上班族。大部分的上班族薪资固定,每个月会有一些结余资金,这时候定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每月设置一个定投时间,小额定投,慢慢积累财富,省时省力还能稳步盈利。第二类就是风偏较低的投资者。因为定投的持仓成本是加权平均出来的,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抹平净值波动,让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对于风险偏好低又渴望长期盈利的投资者来说再适合不过。

写到这里,基本的基金买入方式就介绍完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定投的方式,毕竟不是谁都有巴菲特那种左侧华盛顿邮报或者右侧买入苹果的能力,虽然定投的方法看着很笨,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绝对是这三者里最高的。当然,定投的模式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文章里只介绍了几种,如果大家对定投有兴趣,欢迎留言,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

最后,送你两句话,一定要看完:

1、看100篇,1000篇回答,不如看精通一篇回答,然后深度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感悟,去把这件事落地,实践

2、赠人一赞,手留余香。我获得了你的鼓励,会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东西来回馈给你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