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风险有哪些?怎么进行股票市场风险控制?跪求指点啊?

由:sddy008 发布于:2022-09-23 分类:股票知识 阅读:104 评论:0

股票市场的风险总体而言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我们通常把由于股指大跌而带动全市场股票下跌称之为系统性风险,比如2007年530事件:财政部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从1‰ 提到3‰ ,导致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上证指数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众多股票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更有其中八百多只个股五个跌停板,广大投资者因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可能有朋友会说,那后面不是又涨到6124点历史新高点了吗?其实经历过当时市场情景的朋友应该知道,后续的3400点见底反弹到创新高再到6124点这个过程,是呈现的二八现象,即在银行等大市值股票推高下,八成股票持续出货下跌而达到的6124点,可以这么说,2007年的行情实际高点对大多数股票来说就是4300点,后面的2000点全是假象,以牺牲大多数股票,推动少数股票营造的虚假指数状态。再就是2015年6月份的清理配资政策导致历史性大顶之后的倾泻直下,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股票市场的风险有哪些?怎么进行股票市场风险控制?跪求指点啊?

另一种风险即非系统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财务造假或涉及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等等自身导致的价格风险。在中国股市30年发展历程中,这类风险也非常多。远的来说,影响比较大的亿安科技股价操控事件,蓝田股份财务黑洞事件,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等风险事件。近的圣莱达财务造假案,万福生科,金亚科技造假案,以及长生疫苗事件等等。

那么该如何控制潜在风险?

笔者把市场投资人分为三类即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和不知不觉者。先知先觉者有着敏锐的嗅觉,能及时发现和甄别出风险,在苗头刚刚显现时采取离场措施。后知后觉者一般大多是技术派,在股指或者个股跌破关键心理位时采取减仓控制风险;最后的不知不觉者是任凭再大的风险也雷打不动,照样持股不动,总幻想市场涨回去。这类投资人的标志状态就是年年买股年年套,来年还在等解套。

所有的投资,不仅仅是股市投资,盈亏结果无非是认知的体现,所谓无知者无畏。而知者敬畏市场,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

一,系统性风险

那么先知先觉者是如何嗅到风险,并果断逃离呢?有什么样的认知才能做到或者接近先知的状态呢?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简单的,即一般经济学理论的供求关系分析。根据一般供求原理,当价格不断上涨,在穿越了供求平衡点之后,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上涨,需求者将逐步减少。反映在股市大势中也就是股指运行上,股指的表现就是越涨量越小,是不是很熟悉。对,放在技术分析角度就是量价背离。但是这还不能确认顶部特别是大顶的到来,因为量能可以随着时间得到调整,量价背离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想要实质性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是需要借力,一个外力,一个能足够影响或者说打破市场供求平衡的外力。这个外力通常表现为预期将大幅增加市场股票的供给量,或者大幅减少资金的供给量来改变市场供求,最终影响股指运行方向。

比如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启动。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很明显政策效应的结果就是增加市场股票的供应量,造成了吸血效应。两天之后,上证见高2245点,之后开始缓步下跌,7月底开始加速下行。尽管10月22日暂停了国有股减持,但是已经于事无补,市场最终展开了四年之久的下跌。

2015年的5月开始清理场内配资,6月加大去杠杆资金力度。说明市场将大幅度让需求减弱(违规资金离场),供应不变的情况下,抽离资金,对股票的需求大降,市场岂能有不跌之理。当然造成最终的结果,政策失误也是一部分原因,2015年4月证监会放开个人开户数最高可以开20个账户。那么意味着100个配资客户,只需要5个人就能完成了,10个人则能搞出200个账户用于配资,这些账户的资金可以通过存管银行,进行统一的账目管理、安排。    可以说一人多户诱发账户出借式配资替代原有配资模式,对配资过渡混乱的情况起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后来改为一人三个账户至今。

2007年的6124点,也不用多说,一方面证监会提高印花税就已经说明了政府的态度,市场太过热了,不希望再涨了。另一方面,美国2007年8月爆发次贷危机,国内10月16日见高6124点,随着次贷危机深入,全球股市大跌,国际QF资金减仓回流,共同作用导致市场6年熊市。

我们知道,从经济学上讲,经济稳定增长就是社会总需求适度大于社会总供给的一种适度通胀状态。过大将导致通胀加剧,必然要出手调控,引导需求的适度回落,反应在经济和股市上就是回落。反过来,需求小于供给产生通缩,持续小于产生严重通缩,股市和经济长期调整直到有效需求抬头重新适度大于社会总供给,这种常态才能保持经济和股市的适度长期繁荣。所以我们说,世界经济史也是一部世界通胀史,经济和股市一样,呈现螺旋式上升是长期态势。对于市场和影响市场的众多信息中,发现足以能影响市场重大供求变化的外部信息才是我们的首选判断趋势变化的重点观测方向。

二,非系统性风险

在第一部分系统性风险中,如果有投资者已经掌握了方式方法回避了系统性风险,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回避了大部分的非系统性风险。因为发现和识别出系统性风险的投资人首先会采取降低仓位甚至清仓所有股票,既保护住了利润,又保持住了良好心态。通常一位具有良好投资心态的投资人很少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买怕跌了,卖怕涨了。买了涨了,后悔买少了;买了跌了,后悔买多了等等不成熟心态。

那么严格意义的非系统性风险其实出现在市场无具体方向上,也就是无趋势的震荡市里。在市场无重大供求信息变化时,对于中小投资人来说,分析个股风险的手段主要来源于技术分析。基于技术分析的前提假设:价格包容消化一切!影响公司或者企业的一切好消息或者坏消息都会充分体现在股价变动上。是不是太绝对了?我们换一种方式说,这个市场里有很多大鳄,有国家队,有机构,有券商自营盘,还有游资。拥有资金优势的机构们买股票的方式是什么?很显然它们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通过各项数据甚至是去实地调研标的企业或者公司,当他们得到标的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或是未来政策大扶持,或是经营在未来有大的提升空间等等原因),就会采取买入的行为,此时再具体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收集筹码的技术分析特征。想像一下,投资者个体不具备实地调研的时间,能力等因素,同时也不具备有深度的财务分析能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识别和跟随。同样,既然能识别机构进入,也就自然能识别到机构退场,从而有效回避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如果不具备识别能力,还有一个简单方式,就是观察价格重心,从重心移动方向来识别风险和机会。比方说,我们可以观察持有的标的股票的价格重心是上移还是下移状态,从而决定自己的操作方向。道理很简单,重心保持上行那一定是资金推动或者说资金无明显离场才能保持价格中枢呈现上移状态,反之,价格从上向下打破一段时间的价格中枢必然是有一定资金(具有影响定价能力的资金)离场,此时再衡量价格距离最初起涨时的涨幅大小来确定是简单回调还是要深度下跌,综合考评。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