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疯狂抢地,楼市又火了?_土地_市场_总成交
原标题:开发商疯狂抢地,楼市又火了?
好地块,都抢疯了?
01
2023的第一轮土拍,热起来了
今年的第一轮土拍,基本结束了。
说实话,有点超预期
——没想到土地市场居然有恢复了起来的趋势,甚至有点“小热”。
热到各路人马都开始出来抢地了。
退居幕后一年多,薇娅以“买地”的方式复出了。
近日,薇娅夫妇背后的直播机构谦寻(杭州)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斥资2200万元拿下了杭州滨江区的一块占地1.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该地计划用于开展直播基地建造项目,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亿元。
沉寂了400多天的薇娅,一上来就搞了个大动作——2000万拿地、3亿投资盖楼。
展开全文就是被网红直播夫妇盯上的这座城,最近土地交易的情况也是超出预计的火热。
杭州13宗涉宅地,总起拍价166.7亿,来自钱二、未科、勾庄、市北、良渚、浦沿等杭州10个楼市热门板块。
土拍当天上午9点开始,备受关注的钱二宅地、浦沿宅地、勾庄宅地,甚至临平良熟宅地、良渚低密宅地、湘湖商住地,接连拍至封顶价。
可见开发商们的补仓心态,有多么强烈!
最后的战绩:总成交182亿,60%封顶摇号,说是抢疯了也不为过。
不只是杭州,今年22城的土拍中,北京率先拉开帷幕,也是难得的火热。
第一轮土拍共推出18宗土地,最终的结果是1宗流拍,17宗成交,其中8宗土地底价成交,3宗触及限价,平均溢价率4.5%。和去年第三轮相比,已经算不错了。
上海,19宗地块全部出让,总成交金额519亿元,平均成交楼面价26089.9元/㎡,平均溢价率7.3%。
万科在上海豪掷超百亿,宣布强势回归。
重庆首轮土拍落下帷幕后,以“无一流拍”证明市场回暖。
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南京等完成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的城市土拍热度均有回升,一二线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呈现由冷转热的趋势。
这是楼市又要热起来了?
02
今年的土拍,有点意外
42家房企激烈争抢一块住宅用地,中签率只有2.3%;
46家房企抢4宗地,开拍后溢价率立即触顶;
某地块还未正式开拍,就被60家房企抢到价格触顶熔断,中签率仅1.7%;
31家房企竞价65轮抢一块地,摇号中签率只有3%……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全国各地土拍现场的真实战况,不少城市最近的热门地块都出现了几十家房企的激烈争抢,中签率不到5%,甚至出现了非常罕见的“60选1”。
如此情况在冷静了一年多的土地市场,相当意外。这还得从2021年突然宣布的“集中供地”说起
招拍挂制度,是当年我们从香港老师傅那学来的,简单来说:
地方将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开发商竞价购买。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下发一则文件:
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未来土地交易,要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挂出让。
一时间引起楼市震动。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集中土拍。过去卖地,一年四季都可以,但现在,一年只能卖三次,道理很好理解。
首次集中供地,噱头当时是拉满的,江湖上各种传言和分析满天飞,集中供地考验房企眼光、什么拿不到地再等很久赶不上开发了之类的。
一时间集中供地的城市地王不断,溢价率很高,而今看,集中供地考验的分明是房企的眼光而不是资金实力。
首轮集中抢地后,抢到地的“后悔不已”,没抢到地的反而庆幸。因为随后,楼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寒气”。
恒大,在破产重组的边缘疯狂试探;融创活在恒大的阴影下;花样年、新力等大房企相继爆雷。
房企“强者恒强”的神话彻底破产,越是做得大,越是什么万亿航母、千亿巨头,越有可能出事。
房地产企业一个个宣布不玩了,楼市成交量急速下滑,连带着土地市场一起崩。
青岛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再次实施公开出让时间,以届时公告为准。
北京拍地延期、上海拍地也没消息了。全国炒房客眼里“西施”、土地稀缺到政府不打压随时能冲上100万一平的深圳,一次性拿出22宗地,也没人来“舔”了。
多块土地无人报名。深圳本地房企除招商、华侨城、华润等国企有报名,而民企竟无一家报名。
最后没办法,第三轮土拍各地国资房企纷纷出马,托底土拍市场。
地方城投公司开始涌现,在土地市场频频托底,尤其在上海、广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第三轮集中供地中表现明显。
但国资救场依旧没有挽回土地交易的颓势,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4%和10%,其中成交金额近六年来首次下滑。
所以,这次从消息面来看,土拍市场属于阴跌了将近两年后,第一次这么热闹,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03
楼市下一波高潮要来了?
对于市场信心来说,土地交易是最重要的温度计。
因为房地产市场主要分为三级:
一级市场是土地交易,二级市场是新房交易,三级市场是二手房交易,存在层层传导效应。
这次土拍市场的意外热度,是不是意味着楼市的火热也要卷土重来了?
未必!
就个人的看法,此次土拍颇有点营销手段在里面,营造土地市场的气氛,来烘托楼市回暖,好似在暗示大家:“赶紧买房!”
但仔细观察楼市大趋势的几个核心指标,却发现并没有明显好转。
援引财联社数据,4月的前半个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套数为3478套,较3月同期下降27.4%。其中杭州、南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跌幅均超过20%。
一家的数据可能不准,交叉比对下易居研究院发布的50城成交报告,报告显示:
4月1日至4月18日,50城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0%,成交量环比下降25.8%,其中有44城成交呈现环比下降态势。换句话说,4月份88%的城市楼市行情,弱于3月份。
之前不断传出房价回升、房价继续上涨的消息,现在看来并没有很强的基本面在支撑,因为买房的人还是持续减少!
房产中介的朋友圈会骗人,地产公司销售员的信息会骗人,各种新闻也会骗人。但有个东西骗不了人,就是房贷。这个数据并没有上涨,同比更是降的可怕。那说明啥问题呢?老百姓都现金全款买房啦?那为啥居民存款还在涨呢?所以回暖就是骗人的,听听就行了。
很多人,没有真真实实经历过房地产火爆的年代,没有体验过抢房的感觉。没错,是抢。当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就是在抢。
很多地方客户为了能够买套房,不惜出高额“茶水费”,5万、10万,甚至20万的都听过,这个美其名曰“茶水费”的东西,其实就是好处费(非法的)。单独出20万,只为能够去花钱买房,花钱去买花钱的资格!
什么是楼市的基本面指标?房价?
是成交量,要有买房的人!
其实哪怕是用土地的指标来评价,现在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中国的城市住宅用地溢价,最近4年期间正在不断走低。
所谓土地成交溢价率,即成交价超出成本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竞拍成交价格-土地成本价)/土地成本价×100%。超出原本土地所有成本价的部分,称为溢价。
溢价越高,就说明开发商的预期越好,因为他们认为能够卖出更高的价。
自2016年“地王年”以来,重点城市整体土地成交溢价率已从30%-50%高峰跌落。尽管土地楼面价仍在上涨,但地方政府相继祭出的调控政策,意在通过控制住溢价率,从而稳定市场预期。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后,中国经济受到波及。土地溢价出现第二次的下滑,并且是一二三线全线下滑,土地溢价率下降到20%之内。
到了这一次全国土拍,溢价率是多少呢?
上海:7.3%。
北京:4%。
杭州:9.3%。
苏州:7.46%。
南京:7.98%。
这算回暖吗?显然不是,反而越来越差了。
土地溢价率持续降低,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依旧悲观。
今年仍旧是休养生息和缓慢恢复信心的一年,至于回暖,恐怕还远得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