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寒气蔓延,这个行业,已经打响生死战 || 深度_宁德_电池_时代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4-11 分类:入门基础 阅读:1027 评论:0

原标题:新能源车寒气蔓延,这个行业,已经打响生死战 || 深度

wumiancaijing.com

新能源车寒气蔓延,这个行业,已经打响生死战 || 深度_宁德_电池_时代

////

今年,宁德时代一些工厂,工人上班时间从886调到955,有人甚至开始一周三休,还有电池厂传出裁员千人。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 设为星标 ”,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作者:方斯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特斯拉又来抢生意了?

4月9日,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落地上海。4月10日,二级市场上,电池50ETF早盘上涨。

好在,特斯拉进入的是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与常规的乘用车用动力电池没有正面竞争,但也意味着,特斯拉正在新能源领域寻找新出路。

话虽如此,国内动力电池厂商难言轻松。

“ 我们认为2023年电池就已经过剩了,行业将会进入惨烈的竞争。”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媒体提到。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汽车价格战已经打响,但并未激发消费者狂热的兴趣。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1-2月,汽车制造业利润414.3亿元,同比下降41.7%。

寒气已经传递到上下游产业链,首当其冲的,是曾经大热的动力电池赛道。

今年3月,新能源产业四处开办交流会,从业者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原来被资本疯抢的动力电池赛道,一下降温了不少。

一二线电池大厂的生产线工人也发现, 紧张赶工的场景不复存在,他们的工时越来越短,赚的钱越来越少。

▲图片来自晚点LatePost。

一场关于电池赛道的生死之战,已然打响。

巨头也出现订单下滑,招工停滞

这是一家动力电池领域第二梯队的公司,在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位居全国企业第五位,市占率约为2.43%,主要客户是小鹏、哪吒、广汽埃安。

今年2月, 有消息传出,亿纬锂能因订单量不足,裁员500-1000人。

虽然亿纬锂能对此事进行辟谣,但承认其在生产上做出了调整。

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亿纬锂能正实行人员效率化目标。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已发布正式文件,要求人员效率优化基准人数15966人,各BU在此基准人数上,人员效率化目标32%。

总体思路有两条:一是当前开始建立无人区,成熟产线压缩下来的人给新工厂,不减人;二是按单GWh(指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单位,约为2万只锂电池)人员配置招聘新员工,控制招聘规模,达到总体控制范围。

这些电池巨头,已经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下行传导的寒气。

中创新航(03931.HK)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中创新航装机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比下降48.1%,仅为0.8GWh。3月初,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创新航订单不足致部分员工离职。不过,具体涉及哪些职位,报道并未详细透露。

在宁德、宜宾、肇庆等不同工厂的宁德时代工人,不约而同地感到“今年不忙了”,有人上班时间从886调到了955,有人甚至开始一周三休了。

回忆2021年、2022年,电池赛道的人才争夺战还很火热。

据每日经济新闻,一位猎头表示,“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年薪可以给到25万元,如果是硕士,保底年薪可以拿到40万元以上,有的还能拿到公司期权或者股票。”

生产端也在马不停蹄招工,在2022年2月的春节,大量动力电池厂商甚至没有放假,加班加点进行生产。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

各路机构疯抢,如今都被套牢

曾几何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闪亮明星,大量明星资方都想成为押注比亚迪的巴菲特,宁德时代一度被拿来与茅台做对比。

只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起的鸟儿呢?

以“宁王”在2022年6月的一则定增为例。当时,宁德时代确定此次发行价格为410元/股,发行股票数量为1.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450亿元。

发行价格达到申购报价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92.80%,是当年新能源行业询价股票定增项目最高水平。

当时, 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者、公募、保险等涌入,认购金额超过募集资金规模的2倍。

据公告,当时有42家投资者参与申购报价,最终有22家投资者获配。

投资者给出的价格相当可观。出价最高的为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购价格为462元/股,高于确定发行价52元/股。

▲宁德时代2022年6月定增发行对象。

不过,截至2023年1月4日,解禁期来临,投资者并未获得高昂收益。

解禁当日,宁德时代最高价为387元/股,最低价为382.05元/股,以最高价计算,限售股解禁股东每股账目亏损约23元。剔除期间1次派息,每股分红摊薄成本约0.6528元,当时, 限售股解禁股东合计账面亏损金额达24.5亿元。

中创新航也让投资人失望了。

2022年,中创新航赴港上市,招股书显示,共计40家投资机构投资了中创新航。

其中,包括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巨头,天齐锂业香港、宏盛国际、大族激光科技、中伟香港、西藏诺德、和石复合材料、常州精测、小鹏汽车等15名基石投资者签订基石投资协议,合计认购约7.36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43.3%。

但中创新航并未给他们带来太大收益。

以IPO发行价38港元/股为例,包括制造业转型基金、国寿私募股权、三峡资本、航空融合基金、湖南迪策等公司,购入价达到45.65港元/股,累积浮亏约16.8%。

▲图中计算汇率按照2022年10月11日RMB:HKD=1.0955;现价按照2022年10月11日收盘价。图片来自“超越S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中创新航上市至今,最高价格为39.49港元/股,此后一路走低,最低是在2022年11月24日,为15港元/股。

▲中创新航上市至今的股价情况。图片来自雪球。

也就是说,一些高点入场的投资者,依然长期处于浮亏状态。

全行业库存高企,有人仍在扩张

“之前动力电池是卖方市场,现在逐渐成买方市场了。”一位长期观察动力电池赛道的投资者感慨。

“今年年初的一波汽车降价潮,使得整个消费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观望态度,再加上一些企业前期对市场发展过于乐观, 扩张比较快,导致目前产能过剩,也加剧了产业竞争。2023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加速行业洗牌。”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张小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论坛(2023)上提到。

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4.6GWh,出货量达465.5GWh,而全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

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内卷。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掀起一波动力电池价格战。冲击之下,包括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只能降价,侧面变更定价方式。

面对需求收缩,库存高企等问题,一些从业者认为,从内部看,要改变行业“瓶颈”,只有技术升级一条路子。

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提出,要解决资源、续航里程、价格和充电焦虑等问题,材料研发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

如今,氢燃料、钠离子电池正处在风口,但唱多这些概念,还为时尚早。

氢能源前景虽然精彩,但在技术上依然不成熟,商业化成本过高。又如钠离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均宣告了钠离子电池计划。这些动作更像是迫于锂电池原料“卡脖子”,而被迫转型。

这些新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还远。

需要关注的是,电池发展技术触及瓶颈, 一些企业仍聚焦于锂资源,在各地疯狂买矿、建产线。

一个危险的例子是,就如同房地产大肆扩张买地一般,赢的人坐拥巨量土储,流转市场。输的人杠杆压顶,债务缠身。

寒气侵袭,小心为上。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 首家退市房企出现,一个危险的信号

● 李佳琦式公益,不囿于直播间带货

● 哪些投资机构, 困在了虎头局?

● 史上最大“炸店”,拼多多强硬依旧,抖音、快手准备捡漏

● 余承东就想造个车,咋就有了“不悔改就开除”的说法?

● 人均薪酬少了近23万!券商降薪潮,真的来了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发布,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发现 “分享”和 “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