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渣打中国梁大伟:险中求稳,保持冷静克制,方能朝着长期目标渐行渐近_对市场_全球_波动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1-03 分类:入门基础 阅读:900 评论:0

原标题:对话渣打中国梁大伟:险中求稳,保持冷静克制,方能朝着长期目标渐行渐近

对话渣打中国梁大伟:险中求稳,保持冷静克制,方能朝着长期目标渐行渐近_对市场_全球_波动

【编者按】冬已至,春未远!

2022年末,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持续三年疫情将迎来终章,也奏响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序曲。

疫情对各领域影响无法忽视,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熬过寒冬的企业,在危机中增强了内生韧性,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23年经济发展定下“提信心、稳增长、扩内需”基调,企业应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岁末之际,搜狐财经推出年终特别策划——“破局2023”,对话各行业知名企业领导者,对市场需求、创新方向、未来趋势、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以在宏观环境、行业展望中寻找到发展价值与新机遇。

本文对话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梁大伟。

更多企业家对谈点击专题链接破局2023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冯紫彤

“如果说2022年的策略一言以蔽之是‘险中求胜,步步为营’的话,那么2023年的关键字就是‘有危有机,稳健投资’。”在搜狐财经专访中,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梁大伟如是说。

2022年极不平凡。俄乌冲突令全球物价飞涨、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横行……面对“动荡”的世界与市场,“求稳”已成第一要义。

正所谓不“破”不“立”。2023年悄然将至,新的机遇在哪里?市场是否将迎来复苏?全球 “大衰退”是否渐行渐近?波动之下,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梁大伟预计,2023年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将是核心情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将进入通货再膨胀的阶段,消费和服务业活动在下半年前有望得到提振,从而抵消衰退背景下美欧商品需求转弱导致的出口放缓。“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左右”。

对于中国股市2023年的前景,梁大伟表示看好。通信服务和可选消费品板块以及ESG投资为其青睐的赛道。

面对市场的波动,梁大伟认为,投资者也需要保持冷静克制,不被悲观情绪左右,而做出不理智的追涨杀跌的行为,才能朝着长期投资目标渐行渐近。

作为一家扎根中国市场逾160多年的外资银行,未来,渣打期待继续以开放式的平台和“优中选优”的策略,为中国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可持续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一起“破局2023”。

回首2022:“迂回曲折”与“险中求稳”

搜狐财经:若用一个关键词形容2022年,您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梁大伟:一年前,当我们展望2022年时,我们就提出“回归常态之路迂回曲折”。回过头来看,这句话依旧十分贴切地应验了2022年所发生的一切。2022,对于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而言,是“迂回曲折”,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是“险中求稳”。

病毒变异、疫情反复令经济复苏受阻,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冲突久决不下,能源危机加剧,通胀压力水涨船高,全球主要央行掀起加息潮,经济衰退渐行渐近……面对多重挑战,全球资本市场亦起伏不断。经济衰退的阴霾和节节攀升的利率水平,令股票债券罕见地齐齐下跌;黄金在加息预期和强势美元的双重压制下,表现也受到压抑;能源价格虽一度高歌猛进,但几度暴跌,行情有如过山车。因此,投资者很难通过传统的投资组合,规避单一市场/资产下跌的风险。

搜狐财经: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升级,逆全球化风潮再起的大背景下,2022年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大年。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渣打中国主要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在投资组合上着重进行了哪些配置?

梁大伟;面对波动的市场,2022年,我们提出险中求胜、步步为营。

1) 酌情减少股票仓位增加债券配置—尤其是高评级公司债券

2) 在加息的背景下增加多元收益策略(包括债券和高派息股票等)

3) 向亚洲除日本股票倾斜

4) 在股票板块的选择方面,我们在欧美和中国市场上都青睐能源股,此外在欧美市场更青睐具有防御性的医疗保健板块。

5) 通过配置黄金来平抑投资组合的波动

6) 下半年我们也提出可以适当增加(美元)现金持仓,但仍倡导通过投资组合,争取长期收益最大化

从绝对表现来看,截至2022年12月,全球几乎所有的资产价格都是下跌的,只有能源、农产品、能源股价格,以及美元指数是上涨的。截至12月中旬,美元指数上涨9%。。

相对表现来看,我们所看好的高派息股票全年跌幅不到7%,医疗保健股跌幅5.3%,领先于大多数板块,同期全球股票跌幅高达17.4%。信用债也跑赢了全球股票表现,黄金则下跌不到3%。

搜狐财经:对于广大A股投资者而言,2022年无疑是考验心脏的一年,3000点保卫战自年初打至岁尾。您如何评价2022年A股市场的总体走势?波动背后原因何在?

梁大伟:如果单纯看点位,那么2022年A股的表现确实难以令人满意。但是从全局来看,依然可以用“坚韧”来形容。股市是经济的风向标。去年我们面临重重挑战——疫情反弹,令经济活动受阻;衰退阴霾下,外部需求变差。同时,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乏力。

从资金流动的层面看,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投资者风险偏好减弱;全球央行掀起加息潮,使得名义利差发生逆转;美元不断走强,也使得作为人民币计价资产的A股吸引力下降。

综合上述大背景,A股2022年的表现依然是比较强韧的。截至12月中,上证综指年初以来跌幅约13%,而同期新兴市场股票跌幅高达20%,发达市场股票跌幅17%。

搜狐财经:纵观全球资本市场,2022年,哪些市场/板块/领域表现超出预期?又有哪些不尽人意?

梁大伟:2022年大部分时间,美元的表现都超乎预期。这主要是因为通胀持续飙升,超出了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的预期,导致加息预期水涨船高。另外,俄乌局势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恢复进程,也将欧洲置于能源危机的阴霾下,加剧了通胀压力和衰退风险,这些都使得避险情绪增加。而黄金受制于加息预期不断上升的压力,因此价格受到压抑。美元现金由此大受青睐,频频刷新20年来新高,9月底时一度摸高114.7861,较年初涨近20%。

加息背景下,发达市场主权债表现不佳,截至12月中,年内跌幅近17%,其中欧盟主权债受到俄乌局势影响跌幅更深,达到21%。俄乌局势导致东欧股票同期下跌近83%。

此外,由于日本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与西方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因此与美国等西方经济体利差扩大,导致资金外流,日元承受了很大的贬值压力,截止12月中,兑美元贬值逾16%,这影响到了日股的投资回报,日本股票同期以本币计价上涨0.2%,但若以美元计价则下跌16.1%。

搜狐财经:若要选出2022年行业内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您认为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梁大伟:2022年下半年,不少国内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这种现象在国内理财市场是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以往认为买银行理财,便可轻松拿到固定预期收益/收益基准的刻板认知,让投资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风险和收益是相伴的。

我们相信,有了上述经历后,未来投资者将更加认可资产配置的理念。

展望2023:看好中国股市,消费和服务业活动在下半年前有望提振

搜狐财经:日前,摩根士丹利时隔两年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持股观望上调至增持,并表示“新的牛市已经开启”。您对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前景期望如何?A股市场是否有望迎来新的春天?

梁大伟:我们看好中国股票2023年的前景,因为我们相信在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将得以更快复苏,供应链紧张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并且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双管齐下的效应,也将逐步体现在实体经济的恢复中,从而利好企业盈利。其中后者,是决定股票长期表现的关键。

外部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见顶,美元今年可能会回落。利差和美元的变动方向,都将有利于资金回流亚洲股市。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元走弱的背景下,亚股通常会跑赢全球股票。

2023年,亚洲除日本上市企业盈利增速又可能在全球各地区中领先。而MSCI中国股票较MSCI亚洲除日本股票折价近20%,折价水平远高于10%不到的长期均值,因此颇具吸引力。

搜狐财经:展望2023年,在您看来,哪些赛道具备较良好的投资前景?为什么?

梁大伟:我们看好通信服务和可选消费品板块。前者主要由传媒文娱企业构成,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消费支出增加,以及更宽松的监管环境;而后者也将受惠于经济活动的再度活跃。内需复苏将刺激电子商务,惠及可选消费品板块中的线上业务。

对比11月底,我们将能源下调为核心持仓,将房地产从不看好调升到了核心持仓,但在核心持仓的板块中排名垫底。其余核心持仓的板块依次为材料、工业、必需消费品、医疗保健、金融和科技。公用事业板块从核心持仓下调为不看好。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宽、眼光放得更远,那么一些趋势性的机会也值得把握。举例而言,我们认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视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大背景下,ESG投资也将有望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

搜狐财经:近年来,关于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讨论不绝于耳。您如何看待?若全球经济难逃衰退境况,中国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梁大伟:我们认为2023年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将是核心情景。上半年预计各大央行将继续加息,来平抑近40年来所未见的高通胀。不过,除了英国外预计即便出现衰退,也会是温和的,因为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和财政失衡。预计美联储加息会在5.25%达到顶峰,而后随着衰退而下降,年底前美国基准利率有望回落至4.5%。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4季度前美国通胀有望回落到3%(同比)。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认为中国将进入通货再膨胀的阶段。反映在消费和服务业活动在下半年前有望得到提振,从而抵消出口的放缓——衰退阴霾笼罩下,美欧的商品需求变弱。此外,由于中国通胀水平较低,政府有望得以延续财政和货币刺激,以提振经济,因此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左右。

就此,我们总结出四点应对策略,简单地说就是“SAFE”(稳健投资)。

1) S(ecure)通过收益策略确保收益——相对股票和现金,超配债券,包括政府债和高评级公司债

2) A(llocate)配置具有长期价值的亚洲资产——包括亚洲除日本股票和亚洲美元债

3) F(ortify)通过防御型资产抵御意外冲击——配置高评级政府债,辅之以现金和黄金

4) E(xpand)运用另类策略,将投资范围从传统资产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宏观/CTA策略和私人信贷。

破局2023:“有危有机,稳健投资”是“破局之道”

搜狐财经:面对“波动”中的市场,寻找确定性成为许多人近期的投资期望。但现实中,传统意义上的稳健型资产,如债券,近来也屡生波动。“越理财越亏”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面临的窘境。那么,如何资产配置方能实现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间的平衡?投资者应如何理性看待波动?您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理财观与理财之道?

梁大伟:不论何种资产—包括债券、黄金等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价格都有涨有跌,波动的实况中手持现金,看似安全稳妥,从长期来看,购买力也会被通胀蚕食,并且错过市场反弹。整理每年各类资产的表现做个排名,会发现并没有哪类资产是常胜将军,但是长期来看,所有资产的价格都是上涨的。

因此,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按照“当前-未来-永久”三段法,将复杂的财务目标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需求,拆分成独立的小目标,再按照这个小目标进行布局。

之所以会有“越理财越亏”的感受,是因为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明确的长期投资目标,而专注于每一个产品的短期表现,把理财当成收益率更高的储蓄。当然,这和国内理财市场起步初期,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利率水平比较高,投资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可以轻松获得具有吸引力的收益,即便在低层资产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仍有隐形刚兑托底有关。但随着国内理财市场不断成熟、规范,这一切正在被打破。

我们认为,坚持长期投资,养成严格规律的投资习惯,按照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投资组合,是成功投资者必备的素养。此外,面对市场的波动,投资者也需要保持冷静克制,不被悲观情绪左右,而做出不理智的追涨杀跌的行为,才能朝着长期投资目标渐行渐近。

搜狐财经:您如何理解“破局”?

梁大伟:2023年固然充满挑战,但是相比去年初,疫情威胁已经大大减弱,4季度美国通胀虽然依旧高企,但已经出现了放缓迹象,而美联储12月份也已经较之前缩小了加息幅度,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

“有危有机,稳健投资”是我想划重点的“破局之道”,这也正是我们在2023年全球市场展望中重点阐述的应对当前环境的一种投资之道。

作为一家扎根中国市场逾160多年的外资银行,渣打期待继续以开放式的平台和“优中选优”的策略,为中国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可持续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一起破局2023。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