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囧途:挤的是水分,难的是大势汽车销量上市

由:sddy008 发布于:2022-10-26 分类:入门基础 阅读:622 评论:0

原标题:零跑囧途:挤的是水分,难的是大势


零跑囧途:挤的是水分,难的是大势汽车销量上市

文丨慧泽李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造车新势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蔚小理”港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前复权,下同)分别为160港元/股、168港元/股、118港元/股,10月25日的收盘价已经沦落为75.65港元/股、28.70港元/股、59.80港元/股,跌幅惨不忍睹,怎一个腰斩膝盖斩了得。

作为第四只造车新势力股,零跑汽车也身陷窘境。自9月底上市首日41港元的开盘价,到10月25日19.36港元的收盘价,不到一个月时间,跌幅超过一半,尴称车企股价跌幅“领跑”者。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倒是显得镇定自若,他说:“(此时上市)不是很好的时间段,因为全球形势动荡,处在下行通道。但我们选择上(市),主要原因是我们不在乎当下的时间段,这是一个长跑。我们更关心的是真正的质量如何,尽快拿到我们的市场份额。”

问题是,零跑汽车还有峰回路转之日吗?


01

品牌欠佳屡遭投诉

汽车这样的大件,是个代步工具,但又不止于此。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品牌看似是个虚泛的概念,但对一家车企却意义重大,堪称是最昂贵的“无形资产”。资本市场估值时,就会考虑到其价值。

比如,小米集团就在去年耗资650万元,改了一下logo。

吉利汽车隔三差五地收购沃尔沃、路特斯、阿斯顿·马丁等全球汽车品牌,醉翁之意正是对方的品牌效应。

又比如,为了在市场端打个好分,造车新势力发布的第一款车都是精心布局。

特斯拉第一款车Roadster为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售价在10.9万美元到17万美元,极具奢华;

蔚来汽车的第一款车为中大型SUV ES8,售价在40万元以上,定位是高端路线;

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为中大型SUV 理想ONE,售价30万元以上,定位是高端增程式路线;

小鹏汽车的第一款车稍稍逊色些,为紧凑型SUV G3,售价在15万元上下,定位是智能车路线;

反观零跑汽车的首款,价格定位在10万元级的轿跑S01,是一大败笔。原因有二:一是轿跑在国内不如SUV受宠,除了小部分土豪阶层喜欢开轿跑兜风之外,大部分购车者更倾向于SUV,而且是中大型SUV;二是,十万级的价格会被打上低端车的标签,以后再走中高端路线就很难“洗白”,因为第一印象很难抹去。

S01上市后,销量惨淡,但是零跑汽车方面依然号称自己是中高端汽车,想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豪车。

为了扭转败局,很快就推出了第二款车T03。这是一款A00级产品,售价在10万元以下,被坊间称为升级版“老头乐”,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

这种A00级电动车鸡肋很明显,那就是没有智能化设备而且利润微薄,但可以积攒新能源积分,因此,早期深受部分车企的追捧。

尽管下半年以来,零跑汽车在销量排行榜上攀上了上游的位置,但对T03依赖严重。

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T03销量共计10266辆,占零跑汽车总销量的90%;2021年,T03销量共计38463辆,占总销量比重为89%;2022年1-9月,T03的销量共计50848辆,占总销量的比重为58%。

单靠走量去刷存在感,但单车利润微薄,这在资本市场难以获得较高估值。为了让品牌向上突围,零跑汽车又推出了较高价位的C11,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售价在20万元左右。

遗憾的是,C11的销量表现极不稳定,9月仅为561辆,相较于8月的破6000辆销量,断崖式下滑。

就在上市港股前夕,零跑汽车又推出新车C01,目的在于趁着上市之前大秀肌肉,证明自己产品更新效率高。

S01是投石问路的试验品,T03是自救路上的权宜之计,C11销量波动大,C01有待进一步观察,不管怎样,零跑汽车的品牌之路确实有点坎坷,初期的第一印象分很低,后期又在SUV与轿车之间来回切换。

重要的是,零跑汽车还遭到了消费者的大量投诉。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投诉案件高达600多起。对S01的投诉,包括刹车失灵、行驶中下电、真空助力泵失灵、电池过热保护、主控屏幕黑屏等;T03更离谱,在原本用来露脸的试驾会上,人脸识别、L2智能驾驶辅助、自动泊车等等都出现了故障。


02

全域自研名不符实

零跑汽车一直将“全域自研”引以为傲,但似乎名不符实。

全域自研,这是零跑汽车发明的一个新词,用大白话说就是整车通身自研。电动汽车的核心板块,三电一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均是自己动手,降低外供。

目前国内自研率最高的是比亚迪,旗下有半导体、动力电池等子公司,免去了被车载芯片、动力电池卡脖子的危机。

其他车企最棘手的问题是车载芯片,尤其是自动驾驶方面对芯片的算力要求较高,目前还在依赖进口。比如,“蔚小理”的自动驾驶芯片目前均由英伟达提供,同时也已着手自研。

零跑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是和大华股份联合研发的凌芯01,但算力只有4.2TOPS,而英伟达Orin X芯片单颗算力为254TOPS,相差悬殊。

作为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朱江明,在2015年偶然的一次西班牙旅行时,发现当地街头流行的电动汽车,于是萌生二次创业的想法,进军到陌生的电动汽车领域。因为是从零开始进入汽车产业,这也成了零跑汽车名字诞生的背景。

背靠大华股份这棵大树,零跑汽车在研发上就有了依靠的外援,但也意味着自力更生能力可能还比较弱。

作为动力电池最重要的电芯,零跑汽车也是没有自研,而是采用外供,比如T03采用国轩高科的电芯,C11采用中创新航的。

动力电池除了电芯,剩下的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倒是自研自产,但这些部分的技术门槛极低,其他车企都有能力实现。

智能座舱方面也没有独家的亮点,零跑汽车自研的LeapMotor OS采用的座舱芯片同样也在依赖高通提供,随时面临被卡脖子的危机。

其实,一家车企的自研能力如何,单从研发投入方面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招股书获悉,零跑汽车2021年的研发投入为7.40亿元,而同期“蔚小理”的研发投入均超过30亿元,比亚迪高达106亿元。与此同时,其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呈现的也是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亿元和2.45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06.0%、45.8%、23.6%和12.3%。

产品和研发人数上,零跑汽车今年一季度才不到 2000 人,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研发人数在去年底就已经达到5271人、4809人、3415人,比亚迪高达4万人。

因此,综上可以看出,零跑汽车更像是一家“生产型”公司,而非“研发型”公司。其宣称的“全域自研”概念,并没有摆脱车载芯片、电池电芯等核心部件可能断供的危机。

03

巨头转身竞争加剧

在新能源时代的整体浪潮之中,弄潮儿实在太多,且不说特斯拉、比亚迪这类劲敌,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加之华为主导的问界,等等,也都足以让零跑汽车这样的新势力瑟瑟发抖。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9月销量排行榜显示,前七名除了特斯拉之外,都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都被甩在了身后。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传统车企的转型提速,势必会进一步的蚕食零跑汽车这样的造车新势力的市场份额。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在资本层面,现阶段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出现“另起炉灶”的迹象。由于放在母公司体系会造成价值被掩盖,剥离出去以期独立上市,这是大势所趋。

传统国有车企最早单飞的是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蓝谷,目前已经进化为上市公司;

最近的10月20日,广汽埃安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最近的这次A轮融了182亿元。照此估算,整体估值为1032.39亿元,是当前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小鹏汽车港股10月25日的市值为49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60多亿元),这意味着,其估值超过两个“港版”小鹏汽车。

往前推,9月13日,东风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外部股权融资。

8月初,上汽集团宣布旗下智己汽车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长安汽车联营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以公开挂牌方式增资扩股。

另外,民营车企吉利汽车也是这样的操作,已经把极氪公司单独剥离,独立运转。

不出意外,这些新能源品牌未来都要登陆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公司在二级市场的稀缺性逐渐被稀释,零跑汽车这样的新势力要获得资本的青睐,将会变得难上加难。

新能源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先出发的未必是笑到最后的。真正的对手还是自己,如何在技术端防止被卡脖子,在供应链端控制成本,在市场端让消费者满意,都是重中之重。【《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