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也许低估了百度的股价,但不能被低估的是它的勇气(股票处于低估值好不好)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03-18 分类:行情资讯 阅读:125 评论:0

「创业最前线」特约记者|藏 蓝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自从官媒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欢迎谷歌重回中国大陆,但要遵守本国法律”的言论后,百度的股价就一直阴着脸。

虽然,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欢迎”并不意味着谷歌已经取得了政策监管层面的绿卡,更不意味着其回归中国大陆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但即使是处于某种非理性的想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百度的一种担忧。

而在不久前,百度的股价还有一次明显的起伏,则是因为陆奇的离去,百度的市值从990亿美元跌至882亿美元。

这次的原因则和陆奇离职有关。不过,8月1日的百度披露二季度财报后,由于财报显示,本季度百度营收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以及网络营销营收为人民币2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这些强劲财务数据让百度的股价又明显好看了不少。

用比较财经的话来讲,这两次股价的起伏,从某种程度上是投资者对百度未来局面的两次“非理性低估”,而非理性行为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

所以只要百度继续有良好的财务和市场数据支持,股价被持续低估只是小概率事件。

但百度就此可以安心了么?答案显然不是。

前面说了,谷歌短期内回归并和百度正面PK搜索市场,且战而胜之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不意味百度就解除了警报。

由于官媒的介入,这次“谷歌回归”的真实度显得比以往高了许多。在笔者能接触到的各大科技媒体群、投资人群甚至是部分百度老员工群中,这都成了热门话题,而其中比较集中的一个观点是——仅仅是搜索市场而言,谷歌击败百度的可能性并不算大。

这里面有三个核心因素。

第一个是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谷歌离去的8年里,中国的网民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量翻倍、从PC到移动、市场下沉、使用习惯发生本质变化……从对中国用户的习惯、偏好与把控上,谷歌已经十分生疏了。

第二是品牌的影响力。事实上,谷歌由于长期的市场缺位,中国的新一代网民对其十分生疏。说的直白一点,参与这个话题的一部分人是比较熟悉谷歌的媒体、行业人士,当然还有一部分资深的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对着谷歌品牌有特别的偏好的网民也参与了讨论。

真正的网民群体在这个话题中实际上是“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他们可能从上网开始到现在就没有使用过标有谷歌LOGO的产品(部分安卓系统除外),对于谷歌到底意味着什么更没有清晰的认知。

从这点上,谷歌大旗一挥,网民群相响应,一夜收复”失地“只是一种幻象而已。

第三,也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是,谷歌在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上与百度并没有拉开差距。

或许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百度虽然在商业模式上学习了美国企业的做法(但不是谷歌,而是一家叫overture的公司发明了关键词广告这个模式,谷歌和百度的基本商业模式均参考其而发展),但从技术角度来讲,百度和谷歌同为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的代表,虽然其源头技术“超链分析”和“pagerank”各有侧重,但经过无数次的迭代,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没有拉开代差。

在核心技术没有拉开代差的前提下,双方比拼的其实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速度。也就是说,未来谷歌如果在某个搜索体验上超过百度,百度也可以在短时间扳回。也就是单从技术角度上讲,双方是同质化PK,比较的是投入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就是是否重视。

而在这个重视程度这个问题上,百度绝对胜过谷歌。因为中国市场对谷歌只是一个诱惑,而对百度则意味着几乎全部。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年谷歌离开中国的时候,并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的。谷歌在离开中国前,市场份额已经跌至20%以下,而百度则是70%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讲,李彦宏说的——无法证明一件不存在的事情,确有道理。因为不管人们今天怎么非议百度,但百度当年靠实力击败了谷歌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当年谷歌并不是以市场老大的身份离去的,政府帮百度打赢了谷歌只是一种想象。

有一位2003年就加入百度的老员工这样对笔者说,他认为到了2003年底,百度击败谷歌就已经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因为这一年,百度推出了贴吧。而贴吧的推出,意味着百度已经摆脱了在搜索市场上和谷歌单一战场竞逐的局面,而试图用新的流量获取方式形成自己的矩阵,而这一举动的背后是百度当年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所致。

因此,总体而言,百度当年击败谷歌并不是因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是因为持续开发了一系列为了提升获取信息的便利而进行的创新性产品,并最终形成流量矩阵的结果。百度当年的胜利,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堂堂正正的胜利。

也有分析人士猜测,谷歌或许不会在搜索市场上直接回归,而是借道安卓系统,或是通过其它市场维度。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的话,谷歌的事儿就更难办了。

因为如果是这样,谷歌的对手将不再只是百度,不再只是搜索市场,而要面对的,其实是失去的8年里,中国日渐成熟的整个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生态。

在创业浪潮的持续催生下,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几乎没有空白,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在人们所能看到的社交、电商、内容、新零售以及一切一切的,只要有互联网生态的地方,无论是浅痛点还是深痛点,都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中国的本土创业公司,其程度足以让密集恐惧症患者毛骨悚然。

如果说八年前的中国市场还有大片的空白有待填补和腾挪辗转,那今天的互联网市场上,BAT加上美团、滴滴等形成了庞大的矩阵和生态。在更多的尚未形成风口的细分领域,也布满了创业者。

无论在哪一个细分领域,谷歌如果要重新夺取市场份额,都要和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创业阵营开战。这些企业可能今天还在高唱谷歌的“高洁”,但明天就会燃起对谷歌的战火。真的,无论走哪一条路,谷歌都不会赢得容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谷歌如果真的回归了,甚至真的在搜索市场上回归了,百度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些年,人们对百度有许多责备,而百度确实也在发展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对此分析的文章成千累万,笔者不再重复。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百度失去了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在某种程度上让百度懈怠了,甚至失去了目标。

失去了谷歌的百度,在核心竞争领域再无对手。

百度过去若干年出现的问题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创新不够,聚焦不准,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动力缺失。

遥想当年,无论是“闪电计划”还是推出贴吧、知道、百科等产品,百度都有一股初生之虎的锐气,更有背水一战的决绝,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谷歌的强大所激发。无论是忘战必危,还是国无外患国恒亡,都说的是一个道理。

不管谷歌的回归是否剑指百度,这两家收入结构出奇相近的企业,总有再次贴身竞争的一天。而谷歌如果真的回来的话,则能够极大地激发百度上下同欲一战的勇气,让血气、创新、战斗、自律等等重新回归到这个巨人身上。

我们希望状态满血火力全开的百度,早日走出千亿市值陷阱,走出更大的辉煌。

—End—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