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扩债三十年,还能去哪找钱? || 深度_碧桂园_腾越_公司

由:sddy008 发布于:2023-10-21 分类:炒股经验 阅读:458 评论:0

原标题:杨国强扩债三十年,还能去哪找钱? || 深度

wumiancaijing.com

杨国强扩债三十年,还能去哪找钱? || 深度_碧桂园_腾越_公司

////

2023年是杨国强“找钱”最艰难的一年,上一次他四处找钱还是1993年,那已经是三十年前。这次,杨国强能得到的,只剩下声援了吗?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设为星标”,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盒饭财经”

ID:daxiongfan

作者:陈晶

编辑:王靖

碧桂园“暴雷”前夕,腾越建筑科技集团的法务,起诉了自家公司。

从网传案件终本信息看,法院在今年9月主持了调解,该员工之前垫付了一万余元差旅杂费,最终只拿回了3000多元。

法务部门最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法务员工的倒戈,意味着公司的经营问题已十分严重。再不去要,这笔钱可能就真的要不回来了。

实际上,早在2022年7月,腾越建筑就5次被列被执行人,被执行标的总计375.5万元。今年5月,腾越建筑的前法人,现总经理杨宝坚还曾被“限高”。

公开资料中鲜有杨宝坚的背景资料,但结合腾越的历史以及杨宝坚的姓氏不难推断,其与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家族或关系密切。

腾越建筑成立于1997年,前身是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后者于1993年被杨国强联合杨贰珠出资3395万元收购。换言之,这家工程公司是杨国强“包工头”时期的主阵地,是碧桂园梦开始的地方。

展开全文

但随着碧桂园跌落神坛,腾越也开始显露颓势,广东腾越202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其去年的营收379.83亿元,同比下滑35.79%;归母净利润亏损3.91亿元,同比下滑265.68%;总负债597.81亿元,同比增加26.3%。

与此同时,诉讼如雪片般飞来,目前该公司身为被告涉案金额5463.86万元。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各路人马都在找腾越要钱。但颓势之中的腾越,又要去哪找钱呢?

当然,这5000万的涉诉金额,以及公司500亿的债务,只是碧桂园整个债务链条上的小小一环。

碧桂园的债务问题,是按了葫芦起了瓢。

上个月,碧桂园刚刚完成上百亿元的境内债展期,并在宽限期末尾还上了美元债利息,这个月又遇上了新问题。

10月11日,碧桂园12年老将,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宣布辞职,又给碧桂园前景增添一抹疑云。碧桂园暴雷前,李长江曾大幅减持手中碧桂园服务股票。

▲2023年10月11日,已宣告退休的杨国强,突然出现在工地现场。

10月10日早间,碧桂园公告称,公司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4.7亿港元的到期款项,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目前,碧桂园已聘请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华利安诺基(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以及盛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协助评价其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并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境内债务的火刚被扑灭,杨国强又要马不停蹄解决境外债问题。而债务重组也只是个开始,杨国强将面临和杨宝坚一样的问题——颓势中的碧桂园,又要去哪找钱呢?

1

在今年下半年以前,市场一直将碧桂园视为房企中的“优等生”。

去年底,证监会“三箭齐发”,碧桂园作为示范性民营放弃的代表,获得了多家大行的支持,授信总额度超3000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交付房屋27.8万套,高居行业榜首,遥遥领先融创、万科等同行。

直到8月8日,两笔美元债票息未付,碧桂园承认“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优等生”的泡泡才被戳破,外界开始重新审视碧桂园的经营状况。

虽然今年上半年交付远超同行,但碧桂园的盈利能力在持续下滑。去年上半年,碧桂园毛利还是172亿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变成了毛亏242亿。

2022年也并不好过,去年全年,碧桂园收入同比大降18%,净亏损60亿元,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此外,随着房企融资环境恶化,2020-2022年,碧桂园筹资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呈大幅流出状态,流出额分别为541.36亿、129.04亿和586.88亿。

今年6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碧桂园评级从“Baa3”调降至“Ba1”,理由是“碧桂园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下,房地产销售下滑和财务指标恶化,以及长期融资渠道的削弱。”

穆迪看穿了碧桂园“优等生”外衣下,流动性捉襟见肘的实质,在艰难发行了几期中票融资得到几十亿后,杨国强应该也读懂了银行授信支持前面“意向性”三个字并非虚词。

销售遇冷、融资艰难,在外面拿不到钱的杨国强,不得不挥刀“割肉”筹资。

杨国强的第一刀砍向了员工。截至今年6月底,碧桂园员工降至5.8万人,半年内裁掉1.18万人。

这一动作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去年3月,碧桂园将原来的58个大区精简到了29个;目前,裁员仍在持续,就在国庆前,碧桂园下属博意建筑设计院被爆整体解散。

杨国强的第二刀,砍向了旗下的项目。8月25日,其宣布将持有广州亚运城项目的26.67%股权卖给中海,总代价约12.9亿元。交易完成后,中海将成为100%持股股东。

亚运城曾是广州首个“百亿神盘”,项目多次易主,富力、雅居乐等纷纷退出,碧桂园却始终视若珍宝,不离不弃。

杨国强的第三刀砍向了股权。8月30日,碧桂园宣布将发行3.51亿股新股,售价0.77港元,总价为2.7亿港元,这笔钱将用于抵消付款金额。该笔股权认购人是港股上市公司建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碧桂园曾在2012年底向其借贷。

认购事项完成后,碧桂园仍欠该公司15.98亿港元。这意味着碧桂园拿不到一分钱,建滔则低成本成为了碧桂园的股东。

2

毫无疑问,2023年是杨国强“找钱”最艰难的一年,上一次他四处找钱还是1993年,那已经是三十年前。

1993年,杨国强还是“包工头”,在广州给顺德三和垫资盖了4000套别墅。这一楼盘由于地处顺德碧江与三桂管理区的交界地带,因此称作“碧桂园”。

房子盖好正赶上海南地产泡沫破裂,顺德三和拿不出工程款,就让杨国强卖房,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地产哀鸿遍野,谁愿意买房?杨国强焦头烂额之际,新华社记者杨志纲找到他,给他出了个主意——学区房。

没有学区怎么办?那就造学校,把项目变成学区房,杨国强联系了北京景山学校广东分校品牌合作办学。

当时广东的有钱人一坐上出租车,就能听见交通台的广告:“你爷爷是谁?你在哪里读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景山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让父母高枕无忧,让后代再创成功”。

碧桂园学校向每名学生收取30万元教育储备金,并规定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取回。1995年,通过教育储备金,碧桂园获取了约4亿元现金。

此前,农民杨国强明白“土地就是财富”;项目成功后,碧桂园杨国强认识到,知识能放大土地带来的财富。此后,“囤地”和“招贤”成为碧桂园身上的标签。

当时的杨国强应该没想到,这4个亿只是起点,十多年后,碧桂园从银行的借款就有40亿;二十多年后,碧桂园的账本上,躺着上千亿人民币的借款,还有数不尽的外币债券。

“我与县委书记的交流最顺畅。”杨国强曾表示。这位农民出身的地产大亨最明白县城市场的生态,也最明白县委书记们的愿望。他们想把“生地”变成“熟地”,却缺乏能力,而碧桂园恰好有这样的能力和意愿。

五星级酒店、公路、水电厂都由开发商投资,在区域价值提升后再开发住宅。投桃报李,开发商碧桂园拿地的成本也十分低廉,只有总成本的10%左右。

这套模式下,碧桂园土储快速扩张,到2007年1月底,碧桂园坐拥1900万平方米土储,在全国开发商中排名第四。

与此同时,碧桂园债务也飞速扩张,2006年底,碧桂园总负债138.36亿元,净负债对股本比为160.1%。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并向全国扩张,2007年4月30日,碧桂园在港股挂牌上市,当天股价上涨30%,当时年仅25岁的杨惠妍身价飙涨至692亿港元,成为内地首富。

虽然“首富”的神话很快被金融危机戳破,碧桂园也在与美林的一场对赌中损失惨重,但随着4万亿救市让房地产重回扩张轨道,碧桂园也恢复元气,开始向全国扩张。

3

在向全国扩张过程中,管理半径也开始扩大,“知识”成为了杨国强撬动碧桂园千亿销售额的杠杆。

2015年,万科郁亮曾带队前往顺德,碧桂园总部用以接待他用以接待他的会议室屏幕上,打出了杨国强的 12 个梦想,第一条就写着“这里是社会精英云集的公司。”

郁亮问杨国强:“您是怎样管理企业的呢?”

杨国强看了一眼身边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用顺德口音的普通话回答:“把他们当兄弟,要让优秀人才创造财富。”

地产圈里,万科王石是职业经理人文化的忠实信徒和践行者,杨国强则取了一个平衡,把职业经理人团队作为攻城略地的利器。

万科郁亮曾开过一个玩笑:“杨国强喜欢文武双全的人。”暗指碧桂园高管团队中的“三斌”。2010年,杨国强从中建五局挖来莫斌,后者在碧桂园工作至今;2013年杨国强又从富力挖来清华毕业的朱荣斌,2014年,吴建斌从中海转投碧桂园任CFO。

碧桂园上市前,公司内部事务杨国强事必躬亲,王石曾私下对杨国强的“一言堂”表达过担忧。

通过港股上市,碧桂园募集了129.12亿元,上市当年,碧桂园总资产从上一年末的153亿飙升至386亿,负债也翻了一倍;到了2010年,其总资产又翻了一番,达到800亿。

杨国强的目标,是要把碧桂园做到世界第一去的,未来的盘子只会更大,自己当然管不过来,“三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入碧桂园。

据莫斌说,到碧桂园的第一天,杨国强就把公司的财权、人权,甚至秘书和助理都给了他,受此信任的莫斌,把中建24小时不关机管理1200个项目的工作狂精神延续到了碧桂园,三年时间将公司销售额推到了千亿。

除了高管团队,杨国强也愿意花重金招揽中层干部,2013年,杨国强对时任碧桂园人力资源总经理彭志斌说:“我给你30个亿,你去给我找300个人来。”彭志斌拟定了“全球30%硕士、70%博士”的新招聘计划。

当然,所有人才里,杨国强最倚重的还是女儿杨惠妍,碧桂园于是形成了高中毕业的杨国强和本科毕业的杨惠妍,带着研究生毕业的莫斌,领着成百上千的博士硕士高材生,在全球攻城略地的体系。

正是靠着这个体系,杨氏父女的管理半径扩大到全国和海外部分项目,公司巅峰时期销售额近万亿。

4

随着商业版图扩大,碧桂园这块金字招牌也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2006年碧桂园100多亿负债便引来外界担忧,而乘着棚改货币化东风,2019年碧桂园总负债攀升至1.69万亿,13年时间翻了上百倍。

但外界似乎并不十分担忧,万亿销售额的碧桂园,理所当然配得上万亿的债务。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里,碧桂园都是资本市场偏爱的对象,杨国强的朋友也经常来“送钱”。

2007年上市之际,一长串认购名单里,李兆基、郑裕彤的名字格外瞩目,两人祖籍顺德,位列香港四大富豪,是杨国强的同乡和好友。

尤其是李兆基,在碧桂园上市时私人认购了10亿港元,又在2017年买了碧桂园2.5亿美元的债券。2008年杨国强曾打算筹资100亿收购邵氏的TVB,李兆基爽快的答应借给杨国强30亿港元“做做生意”。该收购最终无疾而终,但两人关系匪浅可见一斑。

在帮杨国强站台的同时,李兆基还投资了中国平安,后者创始人马明哲与杨国强也多有来往。2015年,平安人寿斥资63亿港元收购碧桂园9.9%的股权,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这些财富故事发生在地产业烈火烹油,碧桂园鲜花着锦的年头,直到行业黄金时代终结,不愁找钱的杨国强出手仍十分阔绰。

从TVB收购传闻开始,杨国强似乎就对100亿这个数字情有独钟。2021年9月16日,碧桂园投资万达商管,金额1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投资额近100亿;不到一周,9月20日,碧桂园服务又宣布以不超过100亿元代价收购富力旗下的富良全球。

一周时间里,碧桂园连向两位同行发起了“百亿补贴”,寒冬里的地产商说:“要有钱。”无所不能的杨国强便带来了钱。

当然,上面的几十上百亿投资仅仅是碧桂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钱通过借贷、债券、可转债等金融工具在市场体系内流动,最终体现为碧桂园财务报表上的一串串数字。

而按照其他房企的“惯例”,冰山之下还隐藏着表外负债。

碧桂园打着“全产业链”旗号,包揽工程开发、设计、绿化等各个环节,关联交易的规模和细节财报难以完全体现。另外,不少在股权结构上与碧桂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曾借地产项目发行信托,而部分公司并没有出现在碧桂园年报的“主要附属公司”部分,并表与否不得而知。

关联交易之外,2016年,碧桂园还成立了“碧有信”,对外兜售理财。该公司官网介绍其为“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之一”。

该公司高管曾公开表示,“碧桂园业主数量有望在今年年底达到500万,大量业主都将成为潜在用户”。

碧桂园这些表外融资,规模有多大呢?

根据2021年摩根大通一份研报的估算,碧桂园当时净负债率50%,但考虑到表外负债,实际数字可能达到76%。

但两年过后,不论是表内还是表外,房企的融资渠道被死死卡住,杨国强再也没法随手掏出100亿了,按照最新的公告,刚刚到期的4.7亿港币款项,碧桂园还未支付。

8月16日,碧桂园“暴雷”一周后,王石曾录制视频声援杨国强,“相信老杨会积极面对困难。”

此次房地产危机与2008年不同,“房住不炒”底线下,政策始终在“保交楼”和需求端发力,对救助房企的动作始终保持克制。在市场低迷,政策克制,融资艰难的情况下,杨国强能得到的,可能也只剩下声援了。

市场普遍认为,眼下的债务重组只能解燃眉之急,碧桂园想挺过危机,还是要保交付、保运营,等市场销售端回暖。换句话说,杨国强想“找钱”,最终还得靠碧桂园的“五星级”业主和准业主,其中不少都是杨国强的农民兄弟们。

不知杨国强是否还记得与郁亮的那次会面,有人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杨国强答:“安得广厦千万间。”

但如今的杨国强,要去哪找钱,才能完成碧桂园 3000 多个在建项目呢?

参考资料:

《碧桂园“藏身术”:起底“冰山”下的关联交易》财熵

《碧桂园在港上市的台前幕后》房地产导刊

《碧桂园融资9亿美元备战“二次创业”》第一财经日报

《地产大亨杨国强要接邵逸夫的班》环球人物

《平安入股碧桂园成二股东 杨国强想要更保险些》界面新闻

《万科走访碧桂园 与杨国强、莫斌等高层进行交流》万科周刊

《杨国强的老本行亏了》房财经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商务合作 | 加微信:xiaomian0504

●骂不还口,黄光裕“失声”

●被下“狠手”后 ,小米、vivo们不敢抛弃印度市场

●许家印被抓,然后呢?

●菜鸟“先飞”,谁将享受财富盛宴?

●“西甲”火爆,这个千亿区,也该出圈了

● 400亿“鞋王”改卖粮食,可能又是一场豪赌

●王传福缠斗曾毓群,电池“铁王座”争夺战升级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原标题为《杨国强扩债三十年》,原文发布于2023年10月11日。无冕财经已获得转载授权,并稍作编辑。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